炮轰“印象”系列未必高明——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炮轰“印象”系列未必高明
2010年01月28日 13:29 来源:中国文化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近日,某知名导演执导的“印象”系列山水实景演出遭到了某市副市长的指责,指责理由有4点,笔者总结了一下,大概说了两个问题。第一,“印象”系列投入大、实际利益少。第二,“印象”系列的艺术性不够强,重复性过高。

  那么被强烈抨击的“印象”系列是怎样的一种艺术形式呢?据该“印象”系列中的一位总导演介绍,“印象”这一概念是他们在2003年提出的,同时也开创了 “山水实景”的演出模式。这种演出就是把一个适合旅游的地区的最具代表性的人风地貌用大规模艺术演出的形式展示给观众,而这种展示是在当地特选的自然环境中进行的(演出场地有时候是整个青山,有时候是整片海滩),演员也大都是本地普通居民。现场的观众同演员一样与自然融合在一起。

  因此,“印象”系列也似乎理所当然地成为了演出当地的“形象大使”,而且正在从一个艺术现象变成一种文化产业现象,对推动地方经济和文化品牌是有好处的。众所周知,该导演的“印象”作品有很多,如《印象·刘三姐》、《印象·丽江》、《印象·西湖》等。据笔者了解,这些作品大都充分展示了当地的地理环境优势,将当地特殊的风俗习惯以及人文历史糅和在一起,向观众高调亮出演出以外的卖点。也许人们游至此地,不能记住当地的一草一木,忽视了很多值得关注的风情,却能通过一个实景演出,加深对该地区的印象,其影响力之大可见一斑。

  “印象”系列作为一种原创性的艺术形式,是一种全新的艺术探索,自然会存在一些弊端。如所提到的:高投入并没有得到高回报;全国各地盲目跟风;一些“印象”演出没有新意,不能吸引游客;导致资源浪费,还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自然环境等。

  然而,我们不能因为存在问题,就将“印象”演出“一棒子打死”。

  某些地方官员的“炮轰”,看起来慷慨激昂,其实没有太多过硬的道理。不排除他们是想通过“炮轰”某导演,从而打出本地的文化品牌,亮出自己的声音。这种做法,比起“印象”系列演出,并不显得更高明。

  笔者希望人人都怀着平常心去看待“印象”系列这种发展中的演出形式,它的成功我们要继续发扬,它的弊端更应积极革除。出了问题就怨天尤人的态度是不恰当的,这样做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目前,对于“印象”系列带来的问题,希望各方都能冷静对待。

  张 婷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