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将“抢救性发掘”改为“抢先式考古”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南京市将“抢救性发掘”改为“抢先式考古”
2010年03月15日 15:57 来源:南京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在国内考古界,“抢救性发掘”大概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了。往往是地产商开发到哪里,文物就出土在哪里;高速公路修到哪里,考古队就赶到哪里“救宝”……为了赶进度,一些建设方不顾文物安全强行施工,许多历史遗存因此遭到毁灭性打击。为了保证地下文物的安全,日前,市文物局联合规划、国土部门出台“新招”,将“抢救性发掘”改为“抢先式考古”。今后,凡是在地下文物重点保护区范围内的地块招标结束后,考古人员会赶在第一时间进驻工地展开勘探,赶在项目施工前进行发掘工作。

  抢救式发掘,考古队“赶”不上挖土机

  今年1月下旬,高淳固城镇芜太公路扩建项目一处工地内,10余座汉代古墓被挖土机兜底挖出,除了部分器具残片和楠木棺板外,随葬器物不见踪影。当时有消息称,这次盗掘由施工方和盗墓贼达成协议后联手进行,虽然目前尚没有确凿证据印证这一说法,但这次墓葬盗毁事件,施工方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们既没有妥善保护考古现场,也没有在发现地下文物第一时间通报文物部门。

  地下文物在施工期间被毁,在国内考古界早已不是新闻。2009年,南京地区开展的田野勘探和考古发掘的工地有近百个,这其中,绝大多数都是挖土机先掘出“线索”,然后再通知考古队进驻。而个别建设单位为了赶进度,发现文物后就直接掩埋或损毁了。被动式的抢救发掘,让很多专家有了“考古队赶不上挖土机”的感叹。

  三部门出招,地块招标后先考古再施工

  前不久,雨花台区一处地块挂牌招标,其位置刚好在雨花台古墓葬区的范围内。招标结束后,市博考古队随即赶到工地展开先期勘探。经过仔细清理,共发掘出几十座东晋墓葬,并有一批珍贵的随葬器物出土。这次“抢先性发掘”是我市文物部门的一个全新尝试:让考古发掘提前介入工程建设。

  为了避免地下文物被毁的悲剧一再重演,我市文物、规划、国土部门联合“出招”,将考古发掘提前至项目施工前进行。2004年颁布施行的《南京市地下文物保护管理规定(修正)》,在我市行政区域内确定了8处地下文物重点保护区,包括汤山、薛城史前遗址区;石头城遗址区;六朝、南唐、明代西城及御道遗址区;内秦淮河两岸十朝遗存区;六朝陵墓区、幕府山、雨花台、铁心桥、西善桥古墓葬群区和明代开国功臣墓葬区等。市文物局文管办主任曹志君告诉记者,今后,凡是上述“8处地下文物重点保护区”内的建设项目,考古队就会赶在开工建设前进驻工地展开勘探发掘。“这样既不会耽误工程建设进度,又能留出充裕的时间进行清理发掘和文物保护。”

  本报记者 朱凯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