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业该“开闸”了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中国传媒业该“开闸”了
2010年04月21日 11:17 来源:学习时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2009年,中国传媒业的变革是件令人兴奋的事。显著变化在于:一是舆论监督力度在加强。在舆论的追逼下渐现真相,一些官员被处分、丢官、判刑,媒体的牙齿锋利起来,“异地监督”的禁区被突破。二是在第一时间抢发新闻的意识大大提高,但主要是中央级媒体。三是监管较少的网络媒体发挥了舆论牵引作用,很多引起传媒业关注的事件,都是网络率先“点火”,新闻界集体跟进,以致出现“网络问政”的新气象。四是媒体影响世界舆论、扩大国际报道与分析的势头强劲。在重大国际事件上,人们已不需要外媒来指点迷津了。

  这些变化的背后,显现着中国传媒理念的变化。其中最重要的变化是,“喉舌论”、宣传工具等传统思维快速消解。一则“替党说话还是替老百姓说话”的新闻,竟然轻而易举地搬掉了这块阻碍传媒业拓展的顽石。那么,下一步该怎样继续革新呢?

  中国的报刊、电视、广播等主流媒体的边缘化,是令人担忧的现象。由于对主流媒体和新媒体的管理标准和方式不同,更加宽松的门户网站虽然没有采访权,却集纳了主流媒体的优良信息,吸纳了大量广告,同时也成为各种意见甚至骂人的集散地,对主流媒体的公信力和可持续发展构成挑战。

  因此,2010年中国传媒业到了“开闸”阶段,也就是到了从“指令性新闻模式”到“指导性新闻模式”的转变,要逐渐导入法治管理,各类媒体一律平等,释放主流媒体对中国社会和世界舆论的影响力。《联合早报》评论员杜平说得一针见血:“过时、过细、过严、过死的新闻管制手段,是阻止中国媒体‘做大做强’的最大障碍。官方媒体之所以不能向世界发出有说服力的声音,甚至还在失去本国民众的信任,原因就在于自己人掐住了自己人的喉咙,使其有话说不出,说出来也没有力量,久而久之就不会说话”。中国主流媒体不是没有能力成为世界级媒体,而是“没有权利去尽心尽力、尽职尽责”。

  (2010年1月下《青年记者》陈冰)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