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榜“以数字论英雄”的三重尴尬——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慈善榜“以数字论英雄”的三重尴尬
2010年04月30日 14:25 来源:沈阳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昨日,“2010中国慈善排行榜”在北京发布。陈光标因其慈善影响力获得“首善”称号;黄如论以去年近10亿元的捐款成为慈善家捐赠排行榜第一名。成龙、李连杰等明星也登上“2010中国明星慈善榜”。

  (《新京报》4月29日报道)

  慈善是社会文明的象征,这已经成为我们发展慈善事业的共识。正因为如此,社会必须对陈光标、黄如论、成龙、李连杰等人士抱以足够的敬意,并给予足够的褒扬。但是,笔者以为,慈善榜不能陷入“以数字论英雄”的陷阱,而这恰恰是当社会中中国式慈善遭到的尴尬。

  这不是说不应对“黄如论以近10亿元的捐款成为慈善家捐赠排行榜第一名”进行宣传和激励,而是说社会不能以捐赠数量的多少论英雄,不能忽视那些默默无闻的众多行动者。假如社会以数字来衡量慈善,在笔者看来,就是中国式慈善的第一层错位。事实上,慈善的真正力量和主体不是富翁,不是公司,相反是普通公众。以美国为例,在美国所有慈善捐款中,约有85%的捐款来自普通百姓,约有10%的捐款来自公司企业,另有5%来自大型基金会。以1992年为例,收入在 10万美元以上的家庭,他们的捐款比例则为2.2%;而收入在1万美元以下的家庭,他们捐出收入的5.2%。这是因为低收入的人更接近社会底层,更了解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的需求。因此,在褒扬黄如论捐赠行为的同时,我们更应关注那些普通公众的慈善行为。从一定意义上说,普通公众的选择决定着我国慈善事业的明天。

  面对“黄如论以近10亿元的捐款成为慈善家捐赠排行榜第一名”,我们还要看到,我国慈善事业不如国外成熟、透明,富豪捐赠方式隐秘,一些中国企业家低调、怕露富,不对外公布具体的捐赠额,缺乏一个“人人可慈善”的大气候。也就是说,我国社会并没有形成一个好的人文环境。国外的企业家行善,一般不会为露富担忧,我国则不行,露富成了一些富翁的心理负担。如一些企业家做慈善事业出名后,众多索捐、求助者纷纷以各种理由找上门来。更有富豪担心的是深层次的企业家原罪问题。据相关统计显示,至少有一半以上的慈善家捐赠绕过慈善机构,直接捐向某些社会项目或者是建立自己的基金。这是中国式慈善的第二层次尴尬。

  更要命的是,时下社会中,我们还要面临“善人难当”的困境。2004年印度洋海啸发生后,网易掌门人丁磊个人为灾区捐了1000万元。为此,他曾犹豫了一天,令他担心的是,万一人家问起,如果真心想做好事,为何不用化名?捐1000万元是为了出风头还是斗气?为什么捐给外国,而不捐给受灾的中国人?以后国内遭遇灾情,你会捐多少……丁磊的疑虑,勾勒出中国慈善捐赠的社会环境。同时,慈善事业还面临手续烦琐等制度陷阱。这些都难以促使大众慈善意识的勃发,在笔者看来,是第三层次的尴尬。

  慈善事业的发展水平反映着社会的发展状况,一方面反映了这个社会的社会问题的多少,另一方面又反映这个社会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目前,慈善意识在我国尚未上升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距离全社会形成浓郁的慈善意识和社会氛围还有相当大的距离。这也给我们提供了很大的作为空间。就笔者的观点,只有当普通公众加入到慈善队伍而不是有富豪们单独支撑慈善大厦,才是慈善事业最好的方向。因此,慈善榜“以数字论英雄”的中国式尴尬应得到重视。

  朱四倍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