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免费游客大增 群众争看“彝族奴隶社会”——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博物馆免费游客大增 群众争看“彝族奴隶社会”
2010年05月18日 21:2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中新网成都5月18日电(宋明)5月18日为世界博物馆日,当天位于四川省西昌市郊泸山山腰上的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热闹非凡,许多群众纷纷涌看“彝族奴隶社会”。

  冕宁县大桥乡彝海村五组的彝族妇女罗阿呷背着孩子,一行9人前一天乘公共汽车到了西昌,然后18日一早又乘公共汽车到山上参观。她说,原来就很想来看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想看看过去的社会是啥样,可是门票每人要30元,对她们这些山区群众来说可不是个小数目。于是她与同乡相约5月18日世界博物馆日去看,因为听说这天是免费的。

  该馆馆长瓦渣克基告诉罗阿呷,这里平时参观也免费。她听后非常高兴,表示要回去告诉村民都来看看。

  没有读过一天书的罗阿呷一行9进入馆中,一下子就目不暇接。看见土司官印:“阿啵啵,这是兹莫的印!”看见那些奴隶社会时期的服饰和银饰也很感兴趣,看见包办婚姻也很好奇……

  同行的19岁姑娘阿依嫫也是第一次来参观,参观后她对彝族奴隶社会有了一定的认识。奴隶社会那些事让她觉得不可思议,她觉得还是现在的社会好。

   西昌老年大学6分会的10多个人也来参观。老人万文美说:“我们是想来看彝族奴隶社会是啥样的!”

  还有一群群游客在向导的带领下参观了该馆。对于外地人来说,凉山彝族奴隶社会一步跨千年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充满了好奇,他们想看看过去的凉山是怎样的,奴隶社会是怎样的。

  据介绍,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是是当今世界唯一反映奴隶制社会形态的专题博物馆。整个建筑群根据古朴典雅的彝族建筑风格而设计。各陈列厅内从纵向和横切面用实物、文字叙述、图片资料等形式向观众展示了彝族奴隶社会制中所涵盖的政治、经济、形式主义、历算、宗教、历史、军事、法律、医药、语言文字、文学艺术、风俗习惯等内容。对研究历史学、人类学、社会学、民族学等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都具有很高的参考和佐证价值。该馆收藏彝族文物3462件。陈列展览分序厅、社会生产力、等级和阶级、家支习惯法、婚姻家庭、宗教信仰、文学艺术、风俗习惯、奴隶和劳动群众反抗奴隶制度的斗争九个部分。再现了凉山彝族奴隶社会的原貌。

  该馆于1985年8月4日开馆之初实行门票参观,当时门票价格为1角钱,后来2角,5角,1元,5元,10元这样递增,2002年起提到30元。2009年4月该馆试行门票免费,2009年10月至12月实行有选择免费,2010年1月1日起正式向社会免费开放。

  在该馆实行门票时,参观人数不多,特别是2002年门票价格提到30元后,许多人望而却步,有的来到了馆前照张相就走。据统计,2009年该馆全年参观人数为4万人。实行免费后,参观人数急骤增,今年1-4月达到了4.2万人次,超过了2009年全年参观人次。

  馆长瓦渣克基说:“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免费得到社会的赞扬,许多低收入者和山区群众都来参观,这是一项文化惠民工程。现在还不是旺季,暑期和火把节才是高峰,全年预计达15万人次。”

  但是他们也感到巨大压力。“我馆参观人次不能超过15万。我们希望控制在每天不超过1000人次,但有时要超过2000人次。现在参观的人太多,也给我们造成巨大的压力,一是设施的损坏增加,二是给文物安全带来隐患。” (完)

参与互动(0)
【编辑:宋方灿】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