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地方新闻

北京国贸桥疏堵近尾声 CBD交通有望缓解

2011年09月08日 09:33 来源:北京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开1个出口,加3条提前掉头道,拓宽1条机动车道,新增1处公交港湾和1条自行车道,老堵点国贸桥区,正在进行着这一系列看似小打小闹的“微创手术”。

  上周五,北京市交通委路政局道路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心工程师叶凯丰和朝阳区交通委工作人员王俊生,带记者到国贸桥下“巡诊”。此时,全部工程已接近尾声,东三环、长安街、光华路、通惠河北路等多条道路的通行能力有望得以提升,CBD及周边区域的交通拥堵压力也将有效缓解。

  现状:西南角走到东北角要等5个灯

  国贸桥是北京东部地区最为繁忙的立交桥之一,上层为三环路,中间层为长安街,下层为东三环及长安街辅路系统。这里不仅社会车辆多,公共交通也扎堆。记者初步统计发现,除了地铁1号线和10号线在国贸设站外,立交桥周边共设有35条公交线路。

  车多,路口也多。记者尝试从立交桥西南角步行到东北角,需要绕近300米距离,几乎要与各个方向的车流交错一遍,全程需要五六分钟,途经5个信号灯。

  逢红灯,一位交通引导员边拉紧引导绳,阻止步行道上的行人前行,边扯着嗓子劝阻从其他方向涌出的人群。“上岗三五分钟,就是一身汗。”她说,“行人在路口内随意通行,对车辆行驶也造成干扰。车多、行人穿行需要等待时间过长,这些都是造成国贸桥区交通严重拥堵的原因。”

  手术:增道挖凹开口拓路全用上

  记者在国贸桥区改造方案图中看到,国贸桥周边,密密麻麻地分布着10多处“手术点”。“这些地方,增道挖凹开口拓路全用上了。”叶凯丰对记者说。

  “增道”,在国贸桥区就是增加掉头车道。以前,车辆在国贸桥下掉头,都要汇聚到桥下中心区域,现在开辟3条新掉头专用道,不用进入中心区,提前将掉头车辆分流。

  记者看到,在国贸桥路口东侧,原本两处掉头车道中间,本次再新建一掉头道。桥北也添了两处新的掉头车道。

  “调整前,掉头车道与人行道在同一位置,机非交织严重,影响通行效率。通过本次将原掉头车道改造为人行步道,在其北侧新增一处掉头车道,可以减少掉头车辆与直行车辆的互相干扰。”叶凯丰说。

  “挖凹”则是为公交车进站腾地,避免影响社会车辆通行。在国贸桥西南侧的公交站台,一处凹进去的公交港湾已初见端倪。记者数了一下,这一站共有10条公交线,平均每3分钟就有1辆车停靠。

  链接

  百余疏堵工程 “微创手术”显灵

  国贸桥下“消肿”,只是今年百余项疏堵项目中的一项。北京市交通委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启动的工程大部分都集中在四环以内,都是“花小钱、不断路、通过小细节变化解决大堵点”。

  近7年来,本市投资4.5亿元,做了1300余项交通“微创手术”。通过疏堵改造工程,成效初见,比如整体延误时间平均减少6.3%,通行能力提高28%,平均油耗降低11.2%。“今年的疏堵工程更关注于行人和非机动车的路权,不再依靠‘通路’达到疏堵,而是通过规范梳理机动车、行人、非机动车的出行轨迹,来达到缓堵效果。”这位负责人透露。

 遇到几辆车同时进站,几辆大车首尾相连,直接霸占住一条机动车道,非机动车被挤到了路中间。叶凯丰说,“今后,公交站台被改造成为公交港湾,站台往里平移2.5米,可以同时容纳至少4辆公交车,而且公交车进站也将不再占用非机动车道。这就是‘挖凹’。”

  “开口”,是在东三环辅路到建外SOHO再开一个口子。利用原桥下停车场建设机动车道,并在新建机动车道末端增设进入景恒街的出口,增加一条机动车道,市民开车从东三环辅路至景恒街就能直接到达建外SOHO,从而缓解通惠河北路的交通压力。王俊生说,这些新路原来都是停车场,今后机动车进出停车场及路侧停车落客对交通的影响也将同时得到避免。

  “拓路”,为非机动车和行人的出行拓宽了道路。原国贸桥东北角路口机非混行,本次向路外侧拓宽新建了长55米、宽3米的非机动车道和人行步道,很好地改善了该位置行人和骑车者的交通环境。

  另外,CBD管委会已清退的国贸桥下中心环岛约1887平方米的桥下空间,这里今后可能作为部分方向左转车道待转区使用。(记者 刘冕)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王慧】
    ----- 地方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