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应对“银发浪潮”,不单是增加床位

2013年10月12日 15:52 来源:解放日报 参与互动(0)

  重阳节即将到来。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 60岁以上老人 1.94亿,占总人口的14.3%,“未富先老、未备先老”状况严峻。

  10日,“我国老龄领域社会问题静态预测研究”正式出炉,来自复旦大学、山东大学、潍坊医学院等高校的专家学者,为我国老龄化社会把脉建言。

  老龄化超速超重

  1999年,我国正式迈入老龄化社会,自此之后,老龄化便呈超速、超重发展的态势。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吕军列出一组数据:2000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有1.26亿,至去年达到1.94亿,预计2020年将达到2.3亿,2050年或可达到 4亿,占总人口的27.8%。

  老龄化社会引发“连锁反应”不断:目前全国80岁以上高龄老人达2200余万人,失能(丧失自主生活能力)、半失能老人达3600万,空巢老人0.99亿,失独家庭超过100万,患病老年人达到0.97亿。

  硬件缺位软件空白

  整个社会还没反应过来,老龄化已扑面而至,社会养老存在的巨大供需差距逐渐凸显。

  报告指出:2012年,全国有各类养老服务机构44304个,床位416.5万张,入住老年人293.6万人,仅占当年我国老年人口数的1.51%。这一水平不仅低于发达国家的7%,也未达到一些发展中国家的2%至3%。此外,新增养老床位布局不尽合理,又使养老机构呈现市中心“一床难求”、郊区“床位闲置”的尴尬。

  除养老床位、“适老环境”这样的“硬伤”,更深层次的问题同样值得深思。专家坦言,绝大部分养老机构仅照顾老年人的饮食起居、提供简单医疗护理,满足老年人最基本的生存需求;至于老年人心理健康、生活质量,甚少涉及。研究报告综合千余篇文献发现,一部分老年人因长期没有人说话、缺乏必要人际沟通,老年生活“色彩”黯淡……精神需求被忽视,增加了老年痴呆提前发病的风险。

  提早规划摆脱被动

  据预测,我国老年人市场需求大约为6000亿元,而当前每年为老年人提供的产品总价值不足1000亿元,老龄市场仍有巨大空间可挖掘。专家建议:长期规划、统筹考虑,是提供老龄服务的最关键要素。以养老床位为例,1995年至2011年间,我国养老床位翻了4倍;但至2003年,年均增长幅度不及4%,养老矛盾很快凸显,衍生出一系列新问题。如今,养老床位每年增幅可达15%,即便如此,养老床位空缺仍高达340余万张。根据人口结构的变化,预测长期态势,提早规划作准备,才能摆脱被动的窘境。

  同时,我国老龄研究的视角相对单一,对现实工作的指导意义不大。吕军说,“人到老年,生活里不应都是灰色,老年人同样需要阳光和温暖,这方面现有老龄化工作考虑较少。”完善老龄服务,既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亦要考虑我国地区间差异以及老年人的心理需求。专家建议,厘清老龄与家庭、老龄与社会、养老与医疗之间的关系,协同多部门创造老年人宜居环境,才能科学有效应对“银发浪潮”,让老年人安度晚年。(记者 顾泳)

【编辑:张志刚】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