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小长假不折腾 春节还是休七天

2013年11月28日 11:16 来源:新华日报 参与互动(0)

  小长假不折腾 春节还是休七天

  全国假日办三种法定假日征求方案

  昨天凌晨,全国假日办联合人民网等多家网站发布“法定节假日调休安排调查”,同时公布了3套法定假日法案。方案一,是国庆不调休放假3天;其他方案,是国庆调休分别放5天和7天。假期总量11天,不变。

  截至昨天17:20,共有13966位网友在人民网投票,支持率最高的是第三种方案,占投票率55.67%,其次是第一种方案,占25.64%,第二种方案的支持率最低,只有18.68%。人民网的征求意见稿也引来了2060个拍砖,166人点赞。

  记者采访中,几乎每一个人对此都有一肚子话要说。

  南京新街口一家地产公司的财务总监刘慧,是一位驴友,每逢假日都会邀上三五好友一起出游,看了3种方案却有点无奈:“说心里话,3种方案我都不想选。如果实在要选,还是选方案三吧,毕竟保留了国庆的7天长假。”

  刘慧一直希望恢复五一长假,“‘五一’正是春暖花开的最佳出游时机,3天假期根本不够玩。”而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王富德则认为,虽然江苏,乃至整个东南、华南都已春暖花开,还有半个中国,比如东北、新疆、西藏这些地方仍是冰天雪地,未必适合出行,“五一长假不能从照顾全国人民出游、踏青的需求去设定,旅游目的地和客源产生地也都不均衡,所以,恢复它意义不大。”

  老家在安徽枞阳的常州强声印染有限公司维修工吴有天,希望春节的假期延长。他和妻子在常州打工多年,每年只有春节才能回家,调休虽有7天假,夫妻俩两边亲戚拜拜年都不够,与父母一起也吃不上几顿饭,“如果能延长个两三天就好了,哪怕缩短国庆长假时间。”

  吴有天的建议,获得很多外来打工者的赞同。扬州创利皮革有限公司人事主管陆晓琴说,公司有800多员工,很多是外来人员。“像我们这种制造企业,经常要配合生产经营情况安排假期,不太可能完全按照法定假期来放假,特别是外来人员,平时吃住在厂里,休假也没什么事儿,而中国人最重视春节的家人团聚了,一般都希望春节能和家人多呆一会儿。我们公司在春节一般都放10天以上假期。如果‘假日办’能考虑到‘农民工’这一群体的需求,就应该延长春节假期。”陆晓琴说,从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上说,也应该延长春节长假,远途客人有了充裕时间回家,可以缓解春运压力。

  此次方案二、方案三,将元旦、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设1天假期,根据相邻日期人性化地调休,这引来一边倒的支持。

  在南京一家媒体工作的吕小姐表示,以前每次“挪2作3”调休,“也就比双休多一天,却打乱了前后上班和休息节奏,3天又不能长途出门,让人很尴尬。”省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所副所长丁宏认为,调休不宜太过频繁。他以今年中秋国庆假期为例,从9月16日起到10月15日,就一直不停地调休、补休,网友冠以“史上最乱假期”,一些上班族后来都搞不清当天是周几。“现在周三不调休,靠近周末的假日调休就比较靠谱!”丁宏从法律的角度分析了合理安排调休的重要性。他说,《劳动法》规定,劳动者每周工作时间不得超过40小时,每天工作不能超过8小时,如果为了“凑假”随意调休,反而可能加剧劳动者负担。

  “关键还是要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如果所有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都能带薪休假,那么,劳动者对法定假日的吐槽可能会少得多,而黄金周也就不会那么拥挤和狼狈。”

  全国假日办关于法定节假日调休安排

  方案一:春节放假3天,调借相邻周六、周日形成7天长假。国庆节放假3天,不调休,假期固定为10月1日至3日,逢周末顺延。元旦、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各放假1天,不调休,仅在当天放假,逢周末时周一补休。

  方案二:春节放假3天,调借相邻周六、周日形成7天长假。国庆节放假3天,调借相邻周六、周日形成5天长假,假期固定为10月1日至5日。元旦、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各放假1天,节假日逢周三时不调休,仅在当天放假;逢周二、周四时,调借相邻周六、周日形成3天小长假;逢周六、周日时周一补休。

  方案三:春节放假3天,调借相邻周六、周日形成7天长假。国庆节放假3天,调借相邻周六、周日形成7天长假,假期固定为10月1日至7日。元旦、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各放假1天,节假日逢周三时不调休,仅在当天放假;逢周二、周四时,调借相邻周六、周日形成3天小长假;逢周六、周日时周一补休。(记者 黄红芳)

【编辑:张志刚】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