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三江源生态好转 二期工程不再“应急”

2014年01月10日 20: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社西宁1月10日电 (赵凛松)“和8年前相比,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有所好转,二期工程将不会再是‘应急工程’,而是常态化、持续性的保护升级。”10日,青海省三江源办专职副主任李晓南告诉中新社记者。

  10日,青海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建设暨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二期工程启动大会在青海西宁举行,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出席并作重要讲话。

  三江源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生态环境的脆弱区,其生态系统属于中国“生态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碳素汇集区,具有维系中国乃至全球生态安全的重要作用。

  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一度出现恶化,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为了遏制日益恶化的环境,中国政府于2005年正式启动三江源生态保护一期工程。历经8年的保护,三江源生态明显好转。

  来自青海省气候监测中心的报告显示,近年来三江源地区降水增多,土壤水分得到有效补充,目前源区主要沙区的土地沙化速率和流失面积呈现出明显减缓的势头,沙漠化面积有所减少。

  文嘎是中国第一座民间自然保护站——可可西里索南达杰保护站的站长。他说:“上世纪90年代末到本世纪初的前几年,可可西里藏羚羊惨遭屠杀,境内的藏羚羊几乎绝迹。如今已经连续8年没有发生过藏羚羊被猎杀的事件,在青藏公路两旁,又可以看到成群的藏羚羊悠然觅食。”

  中国民间环保志愿者杨欣说:“每年5月,占世界总数2%的斑头雁都会不远万里,飞越喜马拉雅山脉从南亚迁徙至长江源头孵化新的生命。”杨欣说,这几年迁徙到长江源头的斑头雁数量越来越多。

  俄要才仁祖祖辈辈逐水草而居。2005年,他和家人作为生态移民搬进了位于唐古拉山镇的游牧民定居小区。在这里,他分到了80平方米的住房,喝上了自来水,出门不远就是卫生所和蔬菜商店。

  “现在不用担心病了找不到医生,也不用担心晚上睡觉受到野兽的攻击”。俄要才仁说。

  在黄河的源头——玉树州曲麻莱县的约改镇长江路社区生态移民定居点,这里有政府开设的一站式服务窗口,让居民办理养老、救助、计划生育等相关事务,村内还有太阳能路灯。

  为有效减轻三江源地区天然草场的压力,青海省政府实施生态移民工程。据统计,整个三江源地区的10733户牧户55773人已从生态恶化严重地区搬迁出来,开始向交通便捷、居所安逸、设施完备的新兴小城镇聚集。

  李晓南认为,历经8年保护的三江源正在从单一的环境保护向保护环境、改善民生、经济社会与文化协调发展的综合试验区升级。

  青海省发展改革委一位官员认为:“三江源二期保护工程会始终以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为核心,在加强以草原为重点的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同时,积极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大力促进民生改善。”

  据了解,三江源二期工程规划共2大类22项工程,总投资160.57亿元人民币,其中用于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达17项。

  根据二期规划,到2020年,三江源地区生态系统有望步入良性循环。

  青海民族大学思政部教授、法学博士绽小林指出:“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这些规定有助于三江源生态保护向深层次迈进。”(完)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