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少年因同名同姓背负罪名10年 当年案犯成为律师(图) 查看下一页

2014年01月29日 10:10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少年因同名同姓背负罪名10年当年案犯成为律师(图)
少年夏添在天安门广场留影

  十年磨一荒诞案

  看起来,十年以后,夏添终于是一个无罪的人了。

  2014年1月14日,夏母唐小琳的电话突然响起,是合肥市公安局蜀山分局打来的,说夏添的犯罪记录已被清除。

  电话来得毫无征兆,就像当年通知“有罪”的电话一样。2003年,一个电话打到夏家,唐小琳得知儿子因为抢劫罪被判刑三年,缓期四年执行。但很快就搞清楚,这只是一次失误。在同一个辖区,还住着另外一个夏添。阴差阳错地,一个夏添的身份信息,竟然出现在另一个夏添的判决书上。

  虽然觉得气愤,但公安局和法院相关人员迅速且诚恳的道歉,让唐小琳以为,这只是一桩意外闯进自己家门的奇事,很快将烟消云散。儿子为此受了点惊吓,仅此而已。直到2007年电话再次响起,她才知道,这“犯罪记录”如影子般一直追随着这个家庭,从未离开。

  阴影是在2013年再次显现的。同样是受一个电话的刺激,唐小琳想办法去查询,这才发现儿子的信息出现在“全国违法犯罪人员信息库”里。

  “我们就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了。”唐小琳说,这一次,虽然电话那端的警官笃定地告诉她,错误已经改正,但自己和家人似乎仍不敢确信。

  “你还去抢别人?别人不抢你就不错了!”

  1月14日,唐小琳上午接到电话,下午就有公安派来的车接他们去查询信息库。车还没到,夏添在家里已经穿好了鞋子,站在门口等着。唐小琳有些颓唐地坐在椅子上。她说,为了等这个结果,她第一次体会到“度日如年”的滋味。

  一家人的生活节奏被打乱,是从2013年11月15日早上8点过响起的电话铃声开始的。那时唐小琳刚买完菜,骑车到一个十字路口,遇到红灯便停了下来。车筐里还放着儿子喜欢吃的三河米饺。

  电话那端自称是派出所在核查人口信息。这让唐小琳有些疑惑,自从旧房子拆迁,自己搬到现在的住址还不到半年的时间,已经做过两次人口核查了,为什么还要再来一次?当她提出自己的疑问时,电话那端换了一个人接听,这次是位警官。

  “你儿子夏添可跟你一起住?”警官问。

  “是啊。”

  “那他最近表现可好?”

  这轻描淡写的一问,让唐小琳在路口几乎立即失控。“我儿子是不是还有什么犯罪记录!”唐小琳不管不顾地叫起来。她没有想到,这个当年误闯入自家的“犯罪记录”,竟能在这里常住下来,一呆就是十年。

  2003年7月的一天,夏家的那部白色电话机突然响起。电话那端的人告诉接电话的唐小琳,要夏添到派出所去一趟。唐小琳没有多想,她也不知道,这通电话本应通往的,是附近另一个夏添的家。

  那时的夏添参加完高考,刚收到合肥通用职业技术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并不是他自己理想的学校,不过有学校录取,也还不错。小学一年级时由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动了手术,夏添休学一年,高中毕业又复读一年,这让他比同龄人晚两年考入大学。

  而同辖区的另一个夏添,此时已经是合肥学院大二的学生了。4月的一个晚上,大学生夏添和两个同伴一起,抢了路人一部迪比特6566型彩屏手机,5分钟左右,就被警察抓获。他说,这是为了给学校排演的话剧筹钱。

  经过检察院的起诉和法庭审理,他被判刑三年,缓期四年执行。由于是缓刑,判决书被下达至派出所,由派出所对“夏添”进行管控。

  “你就是夏添?”夏添记得,当时他来到宁国路派出所,接待的警官有些疑惑地问。

  然后,一头雾水的夏添看到了判决书,那上面写有自己的名字和家庭住址,也有另一个夏添的犯罪经过。具体内容他已经不记得,因为当时有点蒙住了。甚至,在派出所,夏添都没有对判决书提出反对意见,只是说:“那我回家先跟我爸妈说。”

  实际上,如果不是看到儿子回家后煞白的脸色,唐小琳在听到夏添说自己因为抢劫罪被判刑时,都以为是在开玩笑。在她的记忆里,夏添性格内向,不大和外人打交道。虽然小时候爷爷送他上幼儿园的时候还“能说会道”,但到了高中以后就渐渐有些沉默寡言了。股骨头的疾病经过手术已经不太看得出来,但他依然无法奔跑,而且一到阴天下雨就疼。一张残疾证将陪伴他终生。那时身高还不足1.5米的他,因为长期服药的关系,身材也开始越来越胖。

  “你还去抢别人?别人不抢你就不错了!”当天,一家三口再次来到派出所问明情况时,警官对此也觉得诧异。而在法院,庭审的法官一眼就认出来,眼前这个矮矮胖胖、头发有些自来卷的男孩并不是当时站在审判席上的那个人。

  “在案件办理过程中,办案民警按照犯罪嫌疑人夏添交待的家庭住址到管辖的宁国路派出所调取户籍证明,当时(嫌疑人)夏添因上学已将户籍迁出,民警将宁国路所与嫌疑人夏添同名且同年的居民夏添的户籍证明调取,当时的户籍证明无照片,嫌疑人夏添在后期材料中对调取的身份信息也未提出异议,民警便将户籍信息附卷起诉。”在合肥市公安局蜀山分局最近给中国青年报记者的说明材料中,一段只有一条微博长短的文字,就把这个看起来显而易见地错误讲了个清楚。

  所以,十年之后,当唐小琳在路口接到派出所电话时,怎么也想不明白,这个可以如此轻松说清楚的错误,为何至今还没有甩掉。这个身材瘦弱、平时胆子很小的女人再也顾不上颜面,站在街上冲着电话那端大喊大叫。

  “哦,那我今天还有事情,你明天来派出所一趟吧。”电话那端的警官简单地回复。

  “是不是儿子顶了别人的罪?”从接到电话开始,这样的怀疑时不时就在唐小琳脑海中出现。

【编辑:张志刚】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