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长沙望城撤县设区3周年之变:公园城区 城乡一体

2014年07月26日 09:4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望城7月26日电 题:长沙望城撤县设区3周年之变:公园城区 城乡一体

  记者 李俊杰

  “在湖南省30多个城区中,望城是最年轻的城区,它的发展规划、设计也最具有代表性;过去的望城以乡村经济为主,在由乡村向城市的转型中,望城实现了经济、文化、生态的共同发展。”25日下午,在长沙市望城区举行撤县设区3周年座谈会上,湖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朱翔谈到了他眼中的望城之变。

  在长沙,望城是一座年轻的城区。2011年,望城撤县设区,成为长沙第六区,城区“长大”一倍,总面积达到1923.6平方公里。这也让望城站到了发展的新起跑线上。

  作为长沙市最新、最大、最具发展潜力和后发优势的城区,望城区域综合实力位列全国市辖区百强。望城区委书记谭小平告诉记者,近年来,望城围绕打造“省会长沙最亮丽的名片”和“湖南统筹城乡示范区”的目标,紧紧抓住全境纳入长株潭“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核心区的发展机遇,依托自身优势,创新工作思路,全面推进现代化公园式城区建设,初步探索出一条具有望城特色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新路子。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新型城镇化研究小组负责人彭真怀调研望城后表示,望城具有价值的新型城镇化实践,在于“小城镇是城乡统筹的主阵地”的抓手,在于“宁可慢发展也不乱发展”的坚守,在于“一镇一品做足特色”的细节把握。

  坚持城乡互动,统筹发展,望城找到了同步解决农村问题和城市问题的金钥匙。统筹城乡规划,使农村和城市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构建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网络;统筹城乡公共服务,致力于构建“普惠型”社会保障体系、“共享型”社会事业体系和“创业型”社会就业体系。

  目前,望城全面实现了居民基本医疗、养老保险城乡同等待遇,全面解决了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城乡“三级”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校全部达到湖南省合格学校标准,初创型企业年均带动农村劳动力转移5500人,农民群众安居乐业。

  “公园城市”的理念,来自于望城城镇化的独特实践。近年来,望城围绕“水”、“绿”、“净”、“美”4个方面做足文章。投资近5亿元,加强流域污染防治,初步展现了“景水交融、人水相亲”的生动景象。突出森林资源保护和城乡绿化统筹,持续开展“广植树、多栽花、不露黄”的绿化行动,目前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0.72%。开展交通干线两厢综合整治,推进最严格的拆违控违行动,启动主城区和中心镇提质改造,打造城市入口标识、市民广场、雷锋塑像等节点景观,深入开展美丽街道、美丽村落、美丽乡村道、美丽农庄等创建活动,让城乡面貌更加清新雅致、赏心悦目。

  突出产业发展的同时,望城区还着重注重生态环保,将环境保护作为不可逾越的底线。数据显示,近3年关停或搬迁重污染企业8家,完成企业清洁能源改烧18家,工业污水处理率达100%。

  “城乡一体化不是各区域的同质化、复制化发展,而应该因地制宜、分类政策、实现错位发展、竞合发展。我们根据各区域的基础条件、山水特色和资源禀赋,着力规划建设既特色鲜明又紧密联系的滨水新城、工业新城、大众垸、丁铜、生态乡镇5大功能板块。”谭小平介绍。

  按照“一江两岸、城乡一体”的发展思路,坚持一镇一品,做足特色,望城区先后投入资金10亿余元,打造“记得住乡愁”的湘江古镇群落,靖港访古、乔口吃鱼、铜官玩陶、新康看戏、光明赏蝶、桥驿登山的群团式景观特色逐步成型,实现示范路域达标率达100%,特色集镇提质改造率达100%,特色乡村40处以上。

  这样一来,区域产业的特色发展不仅有效促进了农民就近转移就业,让农民得到了实惠,近年来该区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了20%以上,2013年达到了21462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1.5:1,优于长沙市和湖南省的同期水平。

  望城也凭借内生的吸引力和便利的服务功能,把过去流向省会中心甚至大城市的当地人留了下来。打破了长期以来“农民进城”的乡村—城市的线性运动链条,构筑起了村—镇—城的网络化大平台,打通了人口、资源、产业、服务的循环流动。

  “撤县设区以来的3年,是望城经济社会高效快速发展的3年,是望城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的3年,是望城人民幸福指数显著提升的3年,是望城发展史上具有标志性和历史意义的3年。”在望城撤县设区3周年座谈会上,谭小平表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望城要继续坚持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积极探索城乡一体化发展新路子;同时推进产业园区建设,全力打造经济增长最强劲的城区。(完)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