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杭州垃圾分类下减量指标 人力资金缺乏推进陷瓶颈

2014年08月28日 19:0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杭州8月28日电(邵思翊 董佳丽)2010年10月,浙江省杭州市正式开展垃圾分类的民生工程;三年多后,《关于深化推进市区生活垃圾“三化四分”工作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出现在杭州市政府网站公开听证,深入推进垃圾分类,同时垃圾减量的工作也被提上了议程。这也预示着杭州垃圾减量进入下一个阶段。

  从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到动员居民更多参与,靠激励制度推广的垃圾分类陷入“差钱”又“差人”的困境,而摸索市场化之路尚不清晰。在各辖区控制总量的考核“压力下,垃圾分类在杭州如何实施仍有待探讨。

  垃圾分类“指”向源头经济杠杆“施压”减量任务

  杭州市城管委统计,目前杭州全市(包括余杭、萧山)日产垃圾8000多吨,今年4月最高日产垃圾已超1万吨,还以平均每年10%幅度增加。据预估,杭州每6年产生的垃圾就能填满一个西湖。

  杭州垃圾量增加的同时,是这座城市的垃圾处理能力七年未涨。目前杭州垃圾焚烧厂的处理能力为3200吨/天。而唯一的垃圾填埋场天子岭,按照当前的垃圾量,估计只能再用5年。

  垃圾围城迫在眉睫。从2010年起,连续三年,杭州政府在垃圾分类上投入了约2亿元,这笔预算还将逐年递增。

  杭州市生活固体废弃物处置监管中心主任张束空评价称,杭州垃圾分类在2010年的时候就是“小学一年级”水平,2013年算达到“小学三年级”,垃圾分类还需“多走几年的路”。

  8月1日,杭州启动“杭州家庭生活垃圾分类全民行动三年行动”,提出“清净在源头”,通过准确分类后实现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

  “不实行垃圾减量化是没有出路的,盖多少垃圾填埋场、垃圾焚烧厂都不是品质之城,是垃圾围城。”杭州市委书记龚正曾指出。

  随后,杭州就《关于深化推进市区生活垃圾“三化四分”工作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进行网上听证,主要利用总量控制和经济杠杆梯级收费引导垃圾减产,垃圾增量需要多缴费的部分将由杭州各区财政支付。

  “责任落实到区政府头上,由各个城区再采取措施,要采取一定的工作措施来尽量促进这个垃圾的减量工作。”杭州市固体废弃物监管中心副科长陈光华说,将目标制定只是一个环节,之后的环节则需各城区做工作实现,例如技术措施、加强垃圾分类、就地处理等。

  杭州市城管委环卫处副处长黄萍也指出,提出的经济杠杆便是逐步将减量责任一步步落实到街道、社区等微小单位。

  从“普及”到“行动”垃圾分类减量“差钱”

  垃圾减量可分为源头减量、投放减量和处置减量。其中,源头减量涉及到每一户家庭,通过将厨余、可回收等不同类型的垃圾准确分类,以达到减量的目标。

  杭州市城管委主任翁文杰介绍,目前市民对垃圾分类认知度已达到了96%,但在行动上还未达到预期,参与率仅为30%左右,与目标尚有很大的差距。

  记者了解到,作为主城区之一的江干区,其垃圾分类认知度已达到98%以上,有12余万户家庭参与垃圾分类,基本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但每年垃圾总量的增长仍保持在10%以上。

  江干区城管局市容环卫科工作人员张婧娴告诉记者,这与江干区处于城市化快速推进“边拆边建”的城市建设背景有关。同时,目前街镇社区对垃圾分类的重视程度不一、激励与约束机制尚未构成系统,都影响着垃圾总量的提高。

  九堡兴安社区是杭州最早推出“二维码智能垃圾分类法”,通过实名投放垃圾,连通垃圾分类回收云管理平台、居民积分兑换平台及移动管理平台。

  “2013年社区就积分兑换已出资3万多元,一年总投入在16万。”该社区主任陈敏介绍,居民通过积分可兑换超市抵用券,目前的积分激励仅针对可回收垃圾。但在日常的厨余垃圾分类上,由于缺少激励政策,分类并不尽如人意。

  积分的兑换、垃圾分类宣传经费……陈敏介绍,目前社区4个小区仅有1个小区进行分类,难以全面推出的原因还是“差钱”。尽管每个垃圾分类试点小区,都能拿到每户30元的财政补贴,但在实际操作中,远远不够。

  在杭州,与兴安社区一样“缺钱”的垃圾分类小区还有很多。丁桥大唐苑社区的利用微信助阵垃圾分类;采荷街道双菱社区的“双菱币”鼓励居民垃圾分类……这些创新举措都与积分挂钩,“资金有困难”是无法全面铺开举措的最重要原因。

  记者了解到,仅2013年,杭州在垃圾分类方面投入约8200万元。另外,投入社区的经费约2200万,该笔经费主要用于社区工作人员在垃圾分类方面的宣传培训和相关活动。

  今年上半年,杭州拱墅区提供垃圾袋近2200万只,仅一项投入300多万元。该区城管局环卫中心副主任陈淦介绍,要在此基础上再追加较大的投入,目前暂无办法。

  “除了资金保障,人力投入上也是个问题。”杭州环卫中心副主任陈淦说,随着社区内参与垃圾分类的小区越来越多,社区工作人员反映人手不够、工作量超负荷,而在目前情况下,增加相关人员配备又是难上加难。“这就需要物业的配合。”

  今年4月,杭州下发《关于进一步配合做好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要求物业服务企业支持配合所在社区、业主单位搞好垃圾分类工作。

  陈淦介绍,目前垃圾分类工作推进较为顺利的社区,大多依赖物业配合,对小区的垃圾桶进行维护管理、垃圾清洁托运等工作。此前下发的通知要求物业配合,更多是通过物业企业以“尽社会责任”来约束,但约束力较弱。物业自身作为企业,更多要考虑的或是“经济账”。而目前,也尚未有较好办法解决该问题。

  经济效益阻“市场化”推进 吁出台政策扶持

  “杭州垃圾分类工作在推进过程中,已是到了从提高知晓率到了提高分类率的阶段。”杭州市城管委固体废弃物监管中心副科长陈光华说,垃圾分类仍处于探索和不确定阶段,尽管源头端探索市场化较早,但仍不成熟。

  “垃圾分类已经纳入我们国民教育,各个小学都有课程。接下来要考虑的,让这些人动起来。下一步继续做宣传工作,抓宣传打基础。”面对不到半年的减量指标,陈淦介绍了下一步的工作。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加强宣传也是杭州各个辖区面对“减量指标”的“一致”回答。

  “政府在大的层面上没有激励手段,我们只能做引导、建议、提倡这个工作。”拱辰桥街道一名自称与“垃圾直接打交道”的工作人员解释说,这也是目前该项工作推进缓慢的原因。

  兴安小区的陈敏目前与制作二维码的环保公司商谈,能否在此前的基础上,推广到社区所有小区,以可回收垃圾作为回报,让环保公司来承担积分的费用。“卡住了”是陈敏对目前现状最多的描述。

  “市场化光凭我们社区做不来,我们也没有好的合作伙伴,对方企业规模有限,我们社区资金有限。”被市场化堵了路的陈敏将视线投向了公益。

  在实际工作中,陈淦也反映出了同样的问题。“我们一直在寻找可以引入的公司。但目前来讲,正规运作的公司由于利润不高难以存活,加上市场上已有游击队盘踞。这使得正规公司没有竞争力,除非有政策去扶持养大。”

  对此,环境学博士后陈国和指出,政府应该投入更多的支持以弥补垃圾分类中资金的不足。他建议垃圾分类引入市场化,同时也提出了相关问题。“社会公益组织可能存在规模小,无法普及的问题。”

  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包存宽也表示,推进垃圾分类市场化需要多方协作,公众作为垃圾的生产者,也需要对此对此付出相应的责任。同时,以垃圾减量的政策出台为例,任何一个政策的出台,都应该有一个精密的设计,而不能匆匆忙忙地出台。(完)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