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2014亚洲减灾救灾国际研讨会在南京召开

2014年11月01日 23:2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南京11月1日电 (杨颜慈)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如何更好地协作,以降低灾害风险应对灾害挑战;社会组织在参与防灾、救灾及灾后重建工作中如何定位角色并更好地发挥作用;亚洲其他国家乃至世界在防灾救灾中有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

  11月1日,2014亚洲减灾救灾国际研讨会进入第二天会程,来自国内以及印度、菲律宾、孟加拉、印度尼西亚、日本、德国、美国、瑞士等国的43家救灾机构和专家近100人共聚南京,分享各国减灾救灾工作的案例并就政社互动协同进行探讨。

  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爱德基金会顾问赵龙致辞。他表示,敬畏自然、热爱家园、尊重生命自古就有,代代相传。汶川地震给中华民族带来伤痛,但它也极大的激发了全民参与公益慈善的高涨热情,对中国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希望在新的历史条件和新的社会环境下,救灾实务工作者们要继续学习先进理念和经验,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共同为减灾救灾事业的发展,为造福人类做出贡献。

  会上,爱德基金会副董事长兼秘书长丘仲辉指出,在过去的15年中,中国平均每年有3亿人次受到灾害影响、2000亿资金损失,作为社会组织,如何面对自然灾害的挑战,如何提升救灾服务质量,如何实现真正的公平公正,如何促进减灾救灾中的政府协同、社会协作,这都是在新形势下面临新的挑战,值得大家深思和反思,这也成为了召开本次研讨会的动力。

  丘仲辉认为,在救灾工作中,尽管政府、企业、民间组织都热情参与,但缺乏协同协作会造成部分资源的浪费,且救灾效率有待提高。同时,目前的救灾工作亟待解决起点公平、过程公平与结果公平的问题,这同样有赖于更好地进行政社协调,社会组织协作。

  比起救灾的难题,邱仲辉认为,更大的困难在于防灾和灾后重建工作。“人们的目光往往集中于救灾的场面,在很多情况下,灾害在两周后,就很少再得到关注,因此也为筹款和灾后重建带来困难。”

  国际救灾联盟代表杰伦·尤伦思认为,近些年来,国际社会自然灾害不断发生,愈发考验社会组织在减灾救灾工作中的能力。他说,国际救灾联盟在全球有140多个成员机构,各个成员机构之间都互相关联,在不同的国家开展自己的工作。他们的工作不仅仅是帮助成员机构更好的工作和成长,更是要在全球范围内分享资源和经验,提升工作水平。相信通过成功举办类似今天这样富有成效的会议,一定会促进减灾救灾工作更为深入地开展。

  据悉,本次研讨会由爱德基金会主办,南都公益基金会、腾讯基金会、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等联合主办。会议旨在为参与救灾的各方主体之间搭建“分享交流、沟通探讨、研究对策“的平台。会议期间,除全国性的参与救灾工作的基金会外,还邀请了四川省、云南省的政府部门代表及印、菲、印尼、日、孟加拉等国的专家学者及国内的NGO代表与会。(完)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