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宁波海曙织就社会化助残网络 政府“退居幕后”

2014年12月05日 13:1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宁波12月5日电 (记者 徐小勇 见习记者 李佳赟)20年前,年轻并拥有姣好面容的朱燕波被泼硫酸,不仅面部遭到毁容,一双眼睛也再无法重见光明。而后,丈夫的意外离世又再次浇灭了朱燕波微弱的希望之火。

  守着一家盲人推拿店,朱燕波与九岁的儿子小军相依相伴。

  今年,在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社会助残服务中心的帮助下,朱燕波购进了几百盆花卉并开通了网店,通过专人教授,朱燕波还学会了运用语音提示进行淘宝店铺管理。而最令她感到欣慰的是,年幼儿子的课业辅导也有了大学生进行对接。

  “不离不弃,帮帮你”

  社会资源流入助残对接领域

  朱燕波常挂嘴边的海曙区社会助残服务中心(简称助残中心)还有另外一个好听的名字,叫“馨之园”,于今年5月成立,系浙江省首个社会助残服务中心。

  “83879882,不离不弃就帮帮你。”“馨之园”中心主任李雪君向中新网记者解释着助残热线电话其中的含义。“我们就像是一个中转站,能将原本分散无序的社会组织力量进行整合,使社会资源与救助对象对接,实现心愿的认领。”

  宁波市海曙区残疾人联合会理事长王培良表示,“以往,一提到残疾人就容易联想到残联,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残疾人的需求越来越广,而残联的不少救助工作却受到具体政策的限制。”

  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实践,海曙区形成了社会化助残的全新理念。新成立的“馨之园”也成为了残疾人与社会助残资源之间的枢纽。

  “‘馨之园’解决了政府无法包办的琐碎需求,虽然如今网店的生意并不是很好,但至少生活有了新的盼头。”在助残中心举行的心愿认领会上,朱燕波成功地找到了网店装饰老师。

  此外,“馨之园”工作人员又请来了在推拿店附近工作的大学毕业生指导小军课业,弥补了朱燕波无法辅导功课和接送培训班的难题。如今,二年级的小军已早早地挂上了红领巾,上个学期还被评为三好学生。

  李雪君介绍说,残疾人家庭中的正常孩子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群体,保护政策相对空白。因此在政府救助条例的框架之外,“馨之园”将企业引进到社会救助的范围之中。

  “残疾人子女可以参加义工活动,并得到相应的助学基金及积分,大学毕业后便能直接进入对接的企业中工作。”李雪君兴奋地解说道。

  在不少家长看来,企业助学活动比以往单纯捐助要好得多,“这给我们的家庭送来了方向。”活动参与者小林更是坦言,实践后觉得自己赚来的钱很安心,而且也锻炼了能力。

  在“馨之园”,助残项目还包含婚介、心理咨询、医疗救助等十多个门类,中心还与大学、企业、工作室等建立合作关系,以实现社会助残力量的广泛对接。王培良直言,“这些工作都是政府部门无法做到的。”

  “不要怜悯,只需平等的目光”

  自立让残疾人融入社会

  朱燕波的网络店铺名为“新时代花之屋”,寓意紧跟时代步伐。然而,情绪曾跌至谷底的朱燕波一度不敢出门,偶尔外出也将自己严实地包裹起来。如今,走进社会的朱燕波已能跟随“馨之园”的演出队伍参与慰问表演。“残疾人也该拥有属于自己的生活。”朱燕波的笑容中呈现着明媚的亮色。

  近年来海曙区大力倡导残疾人走进社会,与正常社会生活相融合。宁波市达敏学校便以智障孩子未来社区中的生活为核心,让孩子走出校园,融入社会。学习过马路、买东西、打电话,达敏学校借助合作社区的资源,以生活为教材,居民为老师,实战锻炼学生的社会生活能力。

  “残疾人是社会的一份子,正是因为他们的特殊,更需要我们的关爱,我们要引导他们走向社会、融入社会,让他们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宁波市海曙区副区长国宇说。

  目前,海曙区共有残疾人近4800人。今年海曙区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残疾人需求调查,发现经济援助等物质类服务需求占到39.99%,技能提升、精神生活、社会交往等非物质帮扶需求率达到42.51%,

  “我们虽然残疾,但并不是废人。”一名残疾人说过的话至今令李雪君印象深刻。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海曙区政府开始积极整合,孵化,培育社会助残组织,并引导建立残疾人自助团队,实现残疾人群体自足自立。

  放宽资金、场所等条件要求,海曙区政府为社会助残组织的发展注入了造血细胞。如今,五谷画坊、恒爱编织站等残疾人团队已能依靠自身力量将制作品进行买卖,通过实现就业获得自尊自立和社会投来的平等目光。

  “小政府,大社会”

  从全能政府到社会承接

  在宁波市海曙区副区长国宇的办公桌上,有一个白底绿纹的纸杯,这个看似普通的杯子由一个名为“怡情楼”的残疾人组织制作。据国宇介绍,海曙区政府不仅对残疾人制作的产品进行定向采购,还视情购买养老助残等公益服务。“每年区政府都会有1000多万的助残资金落实下去,以保障残疾人的基本生活。”

  “传统的助残服务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残疾人群体日益多元化的个性需求。”国宇认为,在助残工作中,最重要的不是钱投的多,而是社会力量的参与。

  早在2012年,海曙区民政部门就推出43个助残帮困类的公益创投项目,培育出残疾人添翼工作室,天行书友会等注重解决残疾人日常生活和精神需求的草根助残组织。

  今年,海曙区成立了浙江全省首个社会助残协会,吸纳70个单位会员和36名个人会员,拥有学校、医院和企业等各方面的专业人才,通过整合社会化助残资源,海曙区打通了残疾人与社会助残资源之间的经脉。

  将政府的职能转变出来,让社会去承接,海曙区社会化助残模式发展的基础是全区1460多个社区组织的坚固母床。而社会组织的加强,也使得残疾人群体的诉求得到及时回应,上访数量锐减。

  据统计,截至目前,海曙区内共登记残疾人需求460件,解决287余件,受益人群达2263人,到残联机关的来信来访下降了三成。

  浙江省社科院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长杨建华认为,政府主要满足残疾人的刚性需求和供给保障,而社会群体在助残活动中必然将成为主流群体。“企业、学校、机构等组织形成的密集丰富的支持网络,能够满足残疾人群体具体而微的个性化需求,这种社会化助残的模式值得推行和借鉴。”

  同时,浙江大学社会学教授冯刚也认为,积极鼓励残疾人走进社会,与普通人正常相处,可进一步唤醒社会对残疾人的关注和了解,并为残疾人建立“物质无障碍”和“精神无障碍”的社会环境,使社会对残疾人的刻板形象能得以改变。(完)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