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浙江金华工业转型升级策:用更少能耗“跑”出更快速度

2015年03月19日 15:1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网金华3月19日电(记者 童静宜 见习记者 奚金燕)用电量与铁路货运量和新增贷款一起构成的“克强指数”,被人们视为反映中国经济真实状况的重要指标。而随着经济新常态的到来,“克强指数”在浙江金华呈现出了新的内涵。相较于用电量,当地政府更倾向于看好“能耗强度”,对经济的关注也由体量转向质量、由追求速度转向注重结构。

  GDP增长8.3%、工业用电下降3.58%……翻开经济报表,记者发现,作为浙江省工业基础较好的城市之一,2014年,金华用更少能耗“跑”出了更快速度:28项主要经济指标中,有23项指标增速高于浙江平均水平,有5项指标增速居浙江省第1位。

  这看似反“电力弹性系数”的现象事实上与金华“壮士扼腕”式的转型升级之路息息相关。近年来,金华不仅做好“减法”,以“五水共治”、“四破攻坚”为突破口,坚决淘汰华能铝业等落后产能;同时做好“加法”,大力推动“四换三名”,精心培育优质高效产业,在一加一减之间,赋予了“金华工业转型升级策”的全新解读。

  转型策之一:用更少能耗“跑”更快速度

  2014年,对浙江华东铝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铝)来说是转折性的一年。这一年,该企业连续运转了55年的电解铝生产线被金华市政府毅然关停。这一关停就为当地节省下了15亿度电,相当于凭空“腾出”了武义一个县的全年用电量。

  静谧的厂区、冰冷封存的生产线、门口零落的车辆……走进华铝,眼前冷冷清清的场景很难让人将之与曾经兴盛的“国企”联系起来。

  华铝的前身是浙江铝厂,1958年5月建成,占地一千多亩,是国家“二五”计划为新安江水电站配套的重点项目。当时的华铝在国家“优先发展铝”方针政策的呵护下,发展一片欣欣向荣。

  据1971年就参加工作的华铝总工程师冯少峰回忆:“铝厂发展最好的时候,员工就有六千多人,有医院也有学校,就像一个小社会。”

  时移世易,日历翻到了21世纪,随着国家对电解铝等高耗能行业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措施,华铝渐渐感觉到了“压力山大”。2006年9月,国家发改委规定禁止各地对高耗能企业实行优惠电价,更是为华铝的发展戴上了一道“紧箍咒”。

  2011年,华铝的铝产能达到15万吨,产值达到47亿元,约占整个兰溪市年产值的十六分之一。但由于铝的价格逐年走低,电的成本逐年提高,冯少锋告诉记者,企业最后出现了成本倒挂的情况,电费就占了一半成本以上。2012年之后,华铝陷入了亏损。

  2013年,华铝全年用电量为15.47亿千瓦时,超过武义县全社会工业用电量(15.06亿千瓦时),是磐安县的7.1倍……显然,工业经济的产物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为腾出更多的要素空间,2013年,金华市政府谋划对华铝进行关停重组。

  电解铝项目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项目一旦投产,退出的成本非常高昂,这不是拍拍脑袋就能决定的事情,更牵扯到2000多名员工的安置问题。在搞经济建设如火如荼的时代,金华市政府作出这样的抉择是需要魄力和勇气的。当时的金华市委领导已经意识到,经济效益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可持续发展。

  然而“腾出”并不是甩手不管,金华在果断淘汰高耗能产业的同时,引导企业积极面对市场,探索转型升级之路,走向“重生”。

  在金华市政府的推动下,2013年7月29日,华铝与锦江集团、红狮集团顺利完成战略重组;2014年,华铝另起炉灶,投资50亿元,在兰溪市创新实验园区建起了40万吨高精度铝箔项目。该项目将分三期建设,建设期五年,2016年上半年将完成第一期10万吨铝箔生产线的建设。

  “铝箔属于深加工产品,上马后预计能实现200个亿的产值。产值较以前翻了四倍,但是能耗水平却只有原来的四分之一。”兰溪市经信局副局长徐晓卿介绍道。

  “转型重组是市场经济下必然的选择,但在最困难、最痛的时期,多亏政府落实了扶持政策,给我们老企业减轻了压力。”在冯少峰看来,“幸亏当时转得快,如果当时不停,那就要亏损好几个亿了。”

  得益于华铝的关停,2014年,金华市全社会用电量同比下降2.03%,工业用电同比下降3.58%,工业节能居浙江第二。

  在经济领域,人们用“电力弹性系数”来衡量用电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一般来说,开工项目多了、规模大了,才会有更多的用电需求。

  但对金华来说,用电量减少了,经济产出却高了,主要经济指标中的第二产业增加值、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在浙江增速排名均比2013年往前移了1~2位。

  在浙江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徐剑锋看来,金华工业用电量增幅回落正释放出着产业结构调整的积极信号,“近两年来,用电量与经济增量两者的关联度越来越小,工业节能已经成为了新趋势。”他甚至建议政府应调整考核体系,逐步淡化工业用电量指标,更多地将居民生活水平收入和经济发展联系起来。

  转型策之二:以治水促转型捧回三尊大禹鼎

  关停高耗能企业只是金华“工业转型升级策”的一记重招。金华传统工业的最大特点便是“低、小、散”的产业格局明显,千家万户式的生产方式挤占了大量资源和空间要素,释放出了“黑色”GDP。

  过去一年,金华以“五水共治”为突破口,对成千上万家“低小散”企业亮出了“利刃”,关停淘汰一批、整合入园一批、规范提升一批,成效显著。在2015年初召开的浙江省“五水共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金华一举捧回了3尊治水最高奖“大禹鼎”,总数列浙江全省第一。

  而将日历翻回两年前的同一天,当时,金华经济发展方式与环境之间的矛盾仍十分明显。尤其是浦江,坐拥“水晶之都”的财富,却为能找到一条可游泳的河而发愁。

  位于浦阳江中段的翠湖,曾是浦江人的母亲河。但由于沿岸的水晶作业,在短短几年间,原先的荡漾碧波就被水晶污水吞噬,记忆里的母亲河成了人人避之不及的垃圾河……每到洪水退后,翠湖边的树上总是挂满垃圾,而其上游的水库水质也一度是劣V类水,无法饮用。

  水环境污染,问题在水里,但源头在岸上,根子在产业,特别是工业污染对水体污染最为严重。2013年,在浦阳江畔,一场席卷浙江的五水共治攻坚战打响了。在这场战役中,金华以治促转,关停了一万八千多家水晶加工户,对于仅剩的1300多家水晶加工企业,规划新建水晶集聚园区,集中治污、集聚发展。

  在整治之下,浦江水晶行业产能明显压缩,用电持续回落。2014年1至10月份,水晶行业用电量2.73亿千瓦时,负增长30.4%,比去年减少1.19亿千瓦时。然而让人意外的是,2014年,浦江水晶产业实现税收1.63亿元,反而比整治前翻了一倍多。

  这在金华市委书记徐加爱看来,浦江水晶的转身表明了治水对经济增长的短期影响是有限的、可控的,对长远发展是有利的、积极的。

  在仅仅一年多的时间里,金华就像被一双“魔术之手”,拂去了工业化进程中留下的沉疴腐疾,抚平了落后生产方式之下的满目疮痍,实现了一场脱胎换骨般的逆袭。

  治水治出了转型新天地。目前,金华有规上工业企业3782家,2014年完成税收137亿元,占全部财政总收入的30%。2014年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销售产值首超温州,工业逐步走在浙江的第二梯队前列。

  治水治出了竞争新优势。去年,金华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快于全部规上工业,占比分别比上年提高9.7和0.5个百分点;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2356亿元,网络零售额943亿元,同比增长41%;接待游客和旅游收入分别增长21.7%和26%,增速居浙江第一位和第三位。

  一年来,污染的工业企业少了,清澈的江河多了,群众的幸福感强了,江南水乡的诗情画意跃然眼帘,工业强市的势头跃然而出……可以说,金华以“五水共治”为突破口打出的转型升级的组合拳正推动当地经济向形态更高级、结构更合理、质量效益更好的方向转变。

  转型策之三:四破攻坚腾出跨越发展新空间

  如果说,金华通过“五水共治”重组了产业架构,积蓄了前进的源动力,那么“四破攻坚”则为这具领跑浙中崛起的火车头开辟了广阔空间。

  远处是林立的楼盘,巍然成势,近处是低矮的厂区,破旧不堪……站在金华西关往城区眺望,就能发现这么一幕截然不同的场景,这也正是金华赶超发展中的缩影:经由多年的高速发展,土地,这一人类生产生活的基础要素,制肘日显,成为金华发展的天花板。

  “城市发展需要用地,招商引资需要用地,产业转型升级也需要用地,而每年浙江省批给金华的指标还不到两千多亩。”徐加爱表示,金华民营经济活跃,每年的用地指标缺口很大,常常有一些优质企业因为土地问题落不了地、扩不了容。

  而另一个现象是,在金华有很多低小散企业产出微乎其微,却占用着大量土地资源要素,甚至有的企业拿了地“晒太阳”,圈而不用,占而不建。

  为给城市发展腾出新空间,2014年,金华开展了以“破僵尸企业、破围墙圈地、破低效用地、破既得利益”为主要内容的四破攻坚整治行动。

  经过整治,2014年,金华处置僵尸企业1362家、收回土地1.03万亩、盘活土地2.36万亩,,其中工业亩均税收达到6.3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8%。徐加爱表示,这次腾出的一万多亩土地将为网络信息等五大千亿产业“留足空间”。

  按照规划,西关区块在“四破”整治后,将打造成金华市区的美丽西大门,重点围绕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现代商贸等新兴产业,充分发挥周边山、园、校、企的优势,促进产业结构互为优化。

  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区块内建筑面积最大的金岭实业已经达成整体收回协议,这里将投资6.5亿元转型发展现代生物医药项目,并腾出新的开发建设用地近500亩,用于培育发展现代服务业;可新建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以上,直接拉动有效投资40亿元以上。

  转型策之四:培育五大千亿产业打造工业升级版

  一边是毅然淘汰落后产能,加大节能减排,腾出固有的“笼子”;一边是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引入吃的少、产蛋多、飞得远”的“好鸟”……在经济新常态下,金华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打造更“绿”更“轻盈”的经济增长方式。

  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在金华调研时曾强调,工业是浙江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是推进转型升级的关键领域,也是经济稳健运行的重要依靠。

  然而徐剑锋认为,随着后工业化时代的到来,受土地、资源、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金华的工业将会受到较大冲击,主要表现为资源密集型产业将不断向外转移,经济增长率将明显下降。

  “要提升经济发展质量,首先要实现工业的提质增效。”在徐加爱看来,金华的赶超发展从强工抓起,保稳促调也要由强工入手。

  为迎接后工业化的挑战,2015年,金华市委市政府提出重点培育信息网络经济、先进装备制造、健康生物医药、文化影视时尚、休闲旅游服务等五大千亿产业,这是金华工业转型升级、产业融合发展的主攻方向,也是该市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产业结构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的重要举措。

  事实上,网络经济在金华有着肥沃的发展土壤。2014年,金华市委市政府将网络经济作为新常态下撬动转型升级的“一号产业”来部署,精心培育5173、9158等本地龙头企业,引进北大金华信息科技园、赛伯乐浙江互联网创新中心等重点项目,从政策优惠到电商培训“多点发力”扶持网络经济发展壮大。

  目前,该市已基本形成了电子商务、网络游戏、视频社交等网络经济产业。2014年,金华电子商务交易额达2356亿元,网络零售额943亿元,总量居浙江省第二位……呈“井喷”态势的网络经济发展当之无愧地成为了拉动当地经济增长的一匹黑马。

  “金华的经济总量在浙江只能排到中游。”在徐加爱看来,唯有存量调整、增量提质,破除低小散企业,引进高端高质高效产业才能实现赶超发展。

  对高耗能产业坚决淘汰,对新兴产业又呵护备至,一道“工业转型升级”的时代发展命题被金华演绎得刚柔并济。在“刚”与“柔”之间,金华实现华丽转身,一个浙中时代的经济新格局雏形初具。(完)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