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江西庐山一票制改革半月:游客井喷 为免票点赞

2015年03月31日 23:4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江西庐山一票制改革半月:游客井喷为免票点赞
    庐山核心景区实行“一票制”,停止景区三个知名景点门票收费。图为庐山会议旧址免票后游客“井喷”式大增。 王剑 摄

  中新网南昌3月31日电 题:江西庐山“一票制”改革半月观察:游客“井喷”为免票点赞

  记者 王剑

  作为全国景区门票体制改革的排头兵,庐山挥刀改革破解“票中票”顽疾,让出3千万收入,核心景区率先实行“一票制”。如今,“免票”制度实行已经半月,效果如何?

  中新网记者日前来到庐山实地采访发现,停止售票的“美庐别墅”、“庐山会议旧址—抗战博物馆”、“老别墅的故事”三个景点游客“井喷”,许多游客为此措施“点赞”。

  “一票制”破解“票中票”顽疾

  作为国家旅游局景区门票价格管理改革7个试点省(市、区)之一的江西,本次选择庐山等3家国有景区作为门票价格改革试点单位,全面推进景区门票价格管理改革工作。

  江西省旅发委主任王晓峰表示,景区的门票价格过高,“园中园”、“票中票”一直以来是社会关注的负面话题。江西庐山景区也面临着这个问题,且长期困扰着庐山的发展,影响了庐山的形象。

  本月,江西省旅发委等多部门联合召开“庐山门票价格改革新闻发布会”,宣布自2015年3月15日起,庐山核心景区实行“一票制”,停止景区内“美庐别墅”、“庐山会议旧址—抗战博物馆”、“老别墅的故事”三个景点门票收费,大门票不调价、不涨价。

  此次停止收费的“美庐别墅”、“庐山会议旧址—抗战博物馆”是经江西省发改委同意实行保护性收费的景点,其中“美庐别墅”门票价格为25元/人次,“庐山会议旧址—抗战博物馆”门票价格为50元/人次。

  据介绍,“美庐别墅”和“庐山会议旧址—抗战博物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庐山抗战博物馆”还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80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之一。

  “一票制”改革半月:游客“井喷”

  春天的庐山草木萌发,桃杏花开。中新网记者在庐山会议旧址纪念馆前看到,一批又一批游客从旅游大巴走下来,跟着导游排队,等候进入纪念馆,完全不像是庐山旅游传统淡季的情形。

  “免票后,参观的游客应该说是大幅增长。2014年景点(庐山会议旧址—抗战博物馆)共接待游客共32万人次,根据目前的情形,保守估计今年将突破100万人次。”庐山会议旧址纪念馆副馆长叶诗锋告诉中新网记者,为了应付大幅增加的游客保证景区秩序,该馆已经采取高峰限流措施。

  “3月15日免票以来的游客数量相比去年同期,翻了四倍多。”“美庐别墅”景点管理人员告诉记者,为了保护文物,他们目前已经在景点内增加安保人员。

  来自东北的游客张先生带着老伴一起来庐山欣赏南国春光,“来前在网上看到了免票的信息,我觉得要为这个政策点赞!虽然钱不是大问题,但是免票让人心情愉悦。”

  叶诗锋认为,“从博物馆、纪念馆的社会效益来说,参观的人越多越好。我们这个是针对社会公众的教育,不能少,范围越广越能发挥其特点。”

  摆脱“门票经济”国内景区亟待转型升级

  实行“一票制”的庐山,门票收入将受到影响,“但也倒逼我们提高景区的服务质量,以此吸引更多的游客。”庐山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通过登山索道等基础设施建设,景区改造升级,挖掘牯岭街等老街底蕴,开发文化旅游产品抓旅游项目转型等一系列措施,尽快摆脱“门票经济”。

  与此同时,新成立的庐山旅游发展集团将在“行政区划不变、门票价格不变、债权债务不变”的前提下,统一庐山旅游管理,合力打好“庐山牌”。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强化营销组织、强化协调指导、强化管理监督,逐步以托管、并购、合作经营等模式整合庐山风景区范围内的景区景点。

  中新网记者还注意到,在今年的江西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江西省长鹿心社表示,要以庐山破除“票中票”、“园中园”,实行“一票制”为突破口,大力推进门票价格管理改革,加快建立科学有序、公开透明、相互协调、监管有力的旅游景区门票价格管理新体制。

  有旅游业内人士称,目前我国大量景区严重依赖门票收入,高企的景区门票已经成为制约旅游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只有打造一个完整的旅游产业链条,构建覆盖“吃、住、行、游、娱、购”的产业集群,才有可能实现景区可持续发展。(完)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