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内蒙古政企合作“互联网+” 打造国际化蒙文信息云

2015年08月14日 16:2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内蒙古政企合作“互联网+”打造国际化蒙文信息云
在内蒙古牧区,手机已成为牧民生产生活中的必需品。 于立平 摄

  中新网呼和浩特8月14日电 题:内蒙古政企合作“互联网+”打造国际化蒙文信息云

  作者:张瑾娴

  “对全世界的蒙古族人来说,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使用蒙文手机、计算机来沟通交流和获取信息,这既是信息化时代下对蒙古语言文字使用习惯的一种便捷化延伸,也是对蒙古族文化传统的传承和保护。”阿拉腾敖道表示,而这也正是内蒙古民委与中国电信等企业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推进“互联网+蒙古语文化传播”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内蒙古党委、政府加快蒙古语文信息化建设。2013年,内蒙古民族事务委员会成立“蒙古语文信息资源推广应用中心”,负责推行蒙古语文信息化项目。

  作为该中心主任,阿拉腾敖道告诉记者,“互联网+文化传播”看似概念抽象,实则十分具体。比如今年的12个项目中,蒙古语智能手机操作系统、蒙文计算机PC操作系统的研制推广,以及蒙古语言文字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都与蒙古族百姓息息相关。这些蒙古语文的信息资源免费开放,惠及最广泛的社会民众。

  打通蒙古语文信息“日常化”获取通道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普及,电脑手机等终端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但是,对于蒙古族语言文字使用者来说,互联互通的信息世界仍有限制。

  多年从事网络信息工程工作的中国电信内蒙古分公司市场部副主任刘丁告诉记者,就在智能手机、操作系统不断升级换代的同时,一些蒙古族用户提出疑惑:“想在手机上听蒙语的评书,怎么没有呢?”“想听蒙语歌、看蒙语视频,从哪里找呢?”“想查一些蒙文的历史资料,网上的信息实在太少了!”

  刘丁表示,对蒙古族群众来说,他们受到蒙古语言的读写教育多,更习惯于使用自身的民族文字进行信息交流和阅读学习。尽管两年来中国电信推出了蒙汉双语手机以及50余款社交、娱乐、新闻等应用,并惠及几十万名蒙语群众,但是由于编码技术等因素限制,没有统一的、标准化的蒙语操作系统,不利于引擎搜索,也导致终端互通困难。

  此外,记者获悉,除了内蒙古广大农村牧区的蒙古族群众对蒙古语文信息化的迫切需求,城镇中一些企事业单位的蒙族、汉族干部和公众用户等都是蒙汉双语手机的需求者和使用者。特别是在蒙语授课院校中,正在接受蒙古语文教育的师生群体更需要将课堂内外的蒙古语文的使用通过互联网和信息渠道衔接起来。

  刘丁认为,蒙汉双语智能机操作系统用信息化的手段更好地保护蒙古族百姓,将课堂、课本式蒙古语文学习教学由专业院校贯穿至日常生活,终结了过去蒙文教学只停留在课本和专用读物的时代。

  蒙古语智能机操作系统“标准化”升级换代

  在内蒙古民委蒙古语文信息资源推广应用中心,工程师梁金宝告诉记者,该中心已研发完成标准化编码的蒙古语手机操作系统,这是内蒙古自治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蒙古语手机操作系统。

  “这个蒙古语智能机操作系统符合国家标准的蒙古语编码,它的全界面是竖排化的,完全符合蒙古文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这种排版布局。同时,手机的汉语界面和蒙古语界面可以实时切换,方便城市牧区不同群众的需求。”梁金宝介绍道,“在手机上,蒙语说唱、音乐、娱乐、新闻、以及类似微信、微博的应用一应俱全。当然,这种技术产品如果不去推广的话也无法实现他的价值,还需要中国电信的助力。”

  刘丁表示,实现蒙古语信息化所需的智能管道(即终端+无线网络)目前已基本打通。

  终端方面,内蒙古民委研发的蒙古语手机操作系统,通过对蒙汉双语智能机编码和使用感知的统一,进一步规范化标准化,将有利于前端运营商和后端应用厂家的推广和扩展。

  无线网络(即现在4G网络)方面,城镇在进行大规模的光纤改造和移动网络的升级。但对于内蒙古较为偏远的农牧区来说,受光纤宽带高成本所限,只能依靠移动网络。通过中国电信基站的全面覆盖,蒙汉双语智能机等终端可快速连入网络,直接使用4G的速率,用户可在网络信息世界尽情畅游。

  蒙古语信息资源在“国际云”汇聚整合

  “有了终端、网络之后,以前分散的蒙古语信息内容将进一步汇聚。”刘丁说,智能手机的功能不仅是电话短信,智能手机就是一部电脑,可以对音视频等各类数据信息进行高效的处理。那么各类数据信息又是来自何方呢?

  据悉,以前蒙古语信息资源较为分散,今年中国电信与内蒙古民委签订协议,共同建立国际蒙古语信息化云基地,为用户打造具有极致体验的蒙古语数字信息资源获取渠道,推动蒙古语信息化消费产业链的形成。

  在这个庞大的云中心,以往分散的蒙古语音视频和文字等数字资源得以汇聚。同时,在内蒙古政府的主导下,许多公共资源也可通过云平台向用户“数字化”开放。例如内蒙古图书馆沉寂多年的蒙文图书、人民日报社和内蒙古日报社的各类蒙文报纸期刊、内蒙古广播电视台的蒙古语节目等。

  国际蒙文信息化云中心的系统承建负责人常绍辉告诉记者,云中心在汇聚、整合所有可能的蒙古语文信息资源的基础上,体现的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国际化。

  “云中心是开放的,开放分两个维度,一是公益化的开放。统一标准的蒙汉双语智能机、高速的光纤网络、云中心以及高效的应用发布渠道,为从事蒙古语信息化应用开发的创客提供广阔平台。二是国际化的开放。互联网是无国界的,蒙古语文信息资源在云平中心汇聚后,可以对外开放访问,进行文化交流,从而形成内蒙古的差异化优势,塑造文化品牌,促进蒙古民族文化在全球的国际化传播。”常绍辉说。(完)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