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湖南桂阳村民坚持记账23年 小账本折射农村大变化

2015年10月30日 14:3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湖南桂阳村民坚持记账23年小账本折射农村大变化
村民们的记账本。 夏太鹏 摄
谭家银在农庄里喂鸡。 夏太鹏 摄

  中新网桂阳10月30日电 题:湖南桂阳村民坚持记账23年 小账本折射农村大变化

  作者 鲁毅 夏太鹏

  在湖南桂阳县荷叶镇新市村,有50户村民,从1993年起坚持记录每天的收支情况,23年来从未间断。这一本本小账,既是普通农家的消费日志,也折射出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农村的大变化。

  29日,村民谭家银向记者展示了他家的一摞账本。翻开谭家银的账本可见,记账大致分为现金与实物收入、现金与实物支出两部分。大到建房、老人看病、小孩上学等开支,小到购买水果、脸巾、洗衣粉等,均按日期一条条记载得十分清楚。

  像谭家银一样坚持记账的村民,在新市村一共有50户。郴州市农经局的副局长李小勤介绍,新市村是该市唯一的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这50户村民被选为观察对象,为国家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分析提供数据参考。

  对比历年账单,可发现谭家银家变化最明显的是非生产性固定资产原值,该项从1993年的5450元,到2014年的259500多元,直接翻了50倍。

  这个非生产性固定资产原值,实际上指的就是房子。在谭家银的指引下,记者亲眼见证了“50倍差距”。一边是一栋两层的四合院,房子破旧、阴暗,明显光线不足,早已无人居住。这栋建于1934年的小院子,曾是四户人的家,谭家银一家就在这里住了30多年。“总共也就百来平米,平均每户不到30平米。大家做饭做菜,洗澡休息都在这里,极不方便。”

  几步之外,一栋漂亮的3层小洋楼是谭家银的新家。走进屋内,彩电冰箱、沙发茶几,一应俱全。客厅、卧室和厨房也特意进行了装修。“新房一共花了40多万,建了400多平米10多间房,小孩都有单独的卧室和书房。”谭家银高兴地说道。

  村支书谭满成说,这些年,农村条件越来越好,大伙手头阔绰了,首先改善的就是住房问题。查看荷叶镇经管站的数据,50个记录户这20年来房屋面积都有增加。

  “2014年11月30日,人寿保险费支出4300元。”“2015年8月28日,报刊费支出150元。”近几年,村民的支出增加了保险、旅游、学习教育等费用,这与前些年村民只是记录吃穿住行日常开支有了很大变化。

  “生活好了,村民也学会了给自己买份保险,空闲下来也和家人去外面旅游,既休闲又长见识呀。”谭满成自豪地说。

  村民的基本生活支出开始有了变化,家庭收入也有了不同。从账本中可见,2007年以前,村民收入主要依靠务农或打工,增长比较平缓。2007年以后却有了大幅度的波动。

  原来在2007年,新市村很多村民依靠着地下丰富的煤炭资源,纷纷入股做起了煤炭生意,那几年行情好,记录户每月至少都有几千元分红入账,村民的收入一下子翻了几番。

  不过这样的好时光并没有持续太久。2011年,当地煤矿被收购,村民们没了煤矿分红,收入少了大头。于是,有的村民外出务工或办企业,有的村民干脆来到当地企业上班,每个月领取2500元左右的工资。总体来说,村民的收入没以前那么红火。

  失去原来的地下经济,当地村民转向地面谋出路,一部分村民开始瞄准生态农业,收入又开始增长。谭家银就是其中一个。去年,他承包了村后的荒山,投资20多万元搞起了生态种养,种植了黄花梨、板栗、油茶、中秋酥脆枣等300多亩,同时饲养了鸡鸭鹅200多只,年收入可达30多万。

  谭家银说,选择继续留在农村发展,一是可以照顾家里老小,二来也是看中了农业发展的巨大潜力。“现在党和国家的政策好,相信农村的天地会越来越广,老百姓的日子会越来越红火。”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