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政府搭台民企唱戏 “双对接”造浙江经济转型之匙

2015年12月17日 21:2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政府搭台民企唱戏“双对接”造浙江经济转型之匙
2015民企“双对接”活动日现场。 王逸飞 摄
浙江省副省长朱从玖出席2015民企“双对接”活动。 王逸飞 摄

  中新网杭州12月17日电(王逸飞 章天启)日前,2015民企“双对接”活动日在浙江杭州举行。本次活动由浙江省民营企业发展联合会、中国新闻社共同主办。千余名来自浙江民营企业、国内外金融界、政府及社会代表共聚浙江省人民大会堂,共商民企转型之路。这,是新起点的标志。

  “政府搭台,民企唱戏”。三年前,浙江省政府层面结合民营企业经济转型中遇到的缺技术、融资难等问题,开始实施民营企业“双对接”工程。“浙江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主体是企业,但政府不能不作为。”浙江省政府副秘书长陆建强说。

  三年来,以对接现代技术、现代金融为主题的“双对接”,成为浙江民企打通发展“任督二脉”的重要手段。正如浙江省副省长朱从玖的评价:“(双对接)成为转型升级组合拳的重要一招,为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浙江经济升级版发挥了重要作用。”

  经济新常态下,浙江民企“双对接”即将步入第四个年头,从浙江省政府高层释放的信号看,浙江将坚持以企业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同时增强对接深度、广度、精准度,力求久久为功的态度推进“双对接”。在经济下行压力与外部经济低迷现状未明显改观的背景下,承担更重责任的民企“双对接”,支撑起了人们对浙江民营经济的更多期待。

  撘平台直击民企发展两痛点

  改革开放最初的三十年,是浙江民营企业筑梦浙江经济的三十年。

  那些年,市场经济大门打开,数以万计的浙江农民放下锄头,走出田地,成为农民创业时代第一波“下海”的探路人。而他们的不断拼搏,成就了“浙商”的品牌,也成就了浙江,从资源小省变为经济强省和民营经济大省。

  以2012年为例,浙江省民营经济创造增加值22111亿元,占GDP比重63.8%。若再往前推,2000-2012年浙江省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也均保持在60%-70%之间,对浙江经济的作用可见一斑。

  浙江省民营企业发展联合会名誉会长郑宇民评价,浙江民营企业家的付出是一个时代成长的付出。

  以“低小散”为特点的浙江民营经济,最初凭借市场的先入性与对“处女地”的开发蓬勃发展,然而也是“低小散”的特点,让浙江民营经济在同质化竞争严重、要素竞争激烈、市场化国际化程度加深的21世纪初,开始陷入低端化、要素匮乏、技术落后的制约中。

  “一卡车的泡沫塑料不如一粒施华洛世奇水晶”、“三千双袜子不如一个iPhone”、“卖出8亿件衬衫换回1架空客A380”、“量都做到天花板了,可利润却还在地板上”……这是浙江民企面临的尴尬现实。

  穷则变。早在21世纪初的几年,浙江便提出了转型升级,其中重点便是希望实现民营经济的“华丽转身”。然而现实则是,问题并未得到实质性改变。“不转等死,转型找死”成为民企中普遍流传的段子。

  回忆当初,陆建强说:“浙江经济特别是制造业依靠自身力量转型升级比较困难,其中很重要的要素就是技术升级。浙江的民营企业很难与央企、中关村、张江这样的掌握先进技术的地方去对接”。他清楚记得在与几位企业家参观央企时,企业家们脸上在看到高端技术时露出的惊讶神情。

  “同时我们也发现,在浙江民营企业中融资难融资贵的情况十有八九存在,民营企业缺乏直接融资能力,这也是制约他们进行技术升级的关键。”陆建强介绍。

  局面艰难,但浙江省政府层面并未放弃变革的努力。

  三年前,浙江开始启动民营企业“双对接”工作。2013年12月,为确保“双对接”效果,浙江省工商局、浙江省民营企业发展联合会又出台《关于在全省民营企业中深入实施对接科技对接金融活动的决定》,将浙江民营企业开展对接现代技术、现代金融工程推向高潮。

  浙江省工商局负责人表示,“双对接”旨在推动建立浙江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和金融助力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拓宽融资渠道,推动民企转型升级。

  陆建强说:“民营企业无法做到的,就需要政府出面帮助他们对接起来,同时也可以激发企业创业创新热情。我们的目的是,让资源较少的创客和民营企业能够在政府的有效帮助下,在政府搭建的平台里去对接社会资源、集聚要素,使其为社会创造更好地产品。”

  郑宇民则把“双对接”定义为政府对民营企业的理解。“‘双对接’的本质是‘理解’。企业过上好日子的时候一同分享,困难的时候也要分担,只有去分担企业家的责任,才是真正的理解。”

  硕果累累打通三大对接通道

  如郑宇民所说,这是一项源于“理解”的工程,更是一场政府设身处地为企业着想而推进的工程。三年中,浙江推进“双对接”的努力从未中断。

  这是“三严三实”中严以用权、谋事要实的生动实践。据不完全统计,自“双对接”工作实施以来,浙江组织开展400余场对接活动,覆盖3万余家民营企业,其中组织“大讲堂”等对接活动177场,参加企业近两万家;组织对接服务活动200余场,参加企业1.5万家。2015年浙江通过“双对接”平台共向企业发放贷款6.5亿元。

  如民营企业所愿,这是一项解决“痛点”的工程,更是一场企业积极参与激发新动能而推进的工程。三年中,浙江推动“双对接”的成果确已丰硕。

  这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真切体现。目前,531家企业在浙江股权交易中心成功挂牌。而数据背后,浙江形成了民营企业对接科技类军工央企、国家级创新示范园区以及高端并购团队的三大对接服务通道。浙江还积极推动了20个先行点地区和三大通道的组团式、区域性和一体化的高位对接,并形成了与企业对接、与产业对接、与园区对接与政府对接等多样化的对接模式,有效助推了区域经济发展。

  此外,浙江还以省民营企业发展联合会的社会化服务平台为依托,组建了科技和金融顾问团,搭建了“1+x”工作机制,引入浙江股权交易中心、浙江泰隆银行、中新力合、财通证券、浙江物产等多家专业化的金融和风投机构,构建了科技和金融专业化的机构背景、多方共同参与、社会化程度较高的工作机制和服务体系。

  过去三年,借助“双对接”推动转型的思维,也已从浙江省级层面渗透至各级政府。

  作为“双对接”先行点,金华永康组织了庞大的党政企代表团,专程赶赴深圳,在转型之困中寻找资本气息;绍兴新昌多家企业在新三板成功挂牌上市,政府成为推动民企提升发展的“最好帮手”;为创新特色载体,杭州高新开发区搭建起了孵化器大平台;为解决企业面临的资金问题,温州龙湾区大响了科技金融的金字招牌:为切实深入做好“个转企”、“机器换人”、“科创园区”等推进工作,杭州余杭区成为“双对接”常态化机制的领航者……

  过去三年,借助“双对接”推动转型的思维,浙江大批企业借助技术与资本力量迅猛成长。

  屋顶太阳能、车间机器人、仓储互联网物流、排水口“放水养鱼”,浙江万丰奥特控股集团创造了世界级智慧工厂,成为技术兴企的典范。今年,纳爱斯集团斥资7000万美元收购台湾妙管家,卧龙电气17.1亿元收购南阳防爆集团60%控股权,“双对接”促进着浙企在专业领域加强战略布局,更成为资本市场股权并购的典范。

  对于过往成绩,朱从玖在2015民企活动日上评价:“主动走出去,通过集聚高端要素,整合创新资源,实现转型升级的理念,在民营企业已深入人心,正在转化成浙江省进入新常态、开启新空间的伟大实践。”

  面向未来浙江力求“久久为功”

  时间即将迈入2016年,但在浙江许多民营企业看来,生存压力并未减小。外部大环境仍处于经济增长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消化期的“三期叠加”阶段,新常态下的矛盾风险挑战之多也前所未有。

  朱从玖公开表示,浙江必须抓住“十三五”战略机遇期,激发发展新动力,同时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各种新产业、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蕴含着巨大的发展空间,浙江省委省政府对“双对接”给予了很高期望。

  “浙江经济正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节点,新阶段、新经济下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必将以资源对接、要素集聚为中心,以‘互联网+’和‘资本+’为主要路径展开,新常态下民企发展更需要对接、整合资源要素的能力,尤其在新一轮的开放中,如何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盘活要素更是重点。”陆建强也表达了他眼中“双对接”的重要性。

  他也指出,浙江的民企“双对接”不求短时间内有多少订单、多少合作,而是一件功成不必在我、久久为功的事情。“这项工作绝对不是用‘制定标准大家去干’的传统思维来做,未来要继续在其中贯穿以企业为主体的思想,充分尊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政府要相信企业是转型升级主体,站在企业角度上思考,同时可以发挥自身组织和搭建平台的作用,赢得企业的支持理解,让企业获得更多的‘获得感’。”

  “民企是‘泥鳅’,不需要政府教它们游泳。在现阶段,我们要做的就是将‘生态’维系好”。陆建强说。

  对于未来的浙江“双对接”工作,朱从玖也点出了浙江的努力方向。他指出,浙江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提升“双对接”的高度;完善对接服务平台,提升“双对接”的精度;不断拓展对接空间,提升“双对接”的广度;发挥典型引领效应,提升“双对接”的亮度。

  据了解,基于对“双对接”单独依靠行政力量难以持久的认识,未来浙江也将以更大力度完善其市场化、社会化、专业化运作机制。在2015民企活动日上,中国新闻社、安永会计师事务所、上海支点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等支持力量开始出现,也预示着浙江民企“双对接”将在更大的关注下,进入新的“繁华时代”。

  “希望这会是一个永不落幕的平台。”如浙江省工商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吴国升的美好期盼,在政府与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未来的“双对接”令浙江民营企业更加让人期待,也为浙江民营经济增添着决战未来的信心。(完)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