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山区现代农业发展的丽水模式:农业“四化”让土货逆袭

2016年03月31日 19:5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山区现代农业发展的丽水模式:农业“四化”让土货逆袭
丽水黄龙农业科技园 夏浩坚 摄
丽水黑木耳生态种植基地 郭正文 摄
丽水黑木耳生态种植基地 郭正文 摄

  中新网丽水3月31日电 (记者 李婷婷)自古珍宝山中藏,然而山区农业的发展相对平原地区要困难许多,特殊的地形地貌制约着农业现代化发展。地处浙西南山区的丽水市,境内崇山峻岭,九山半水半分田,其地域面积占浙江1/6,农业产值却只有浙江省4%。既不是一个农业大市,更不是农业强市,丽水却在农业工作考核中连续多年名列该省前茅。

  如果说山地是丽水最大桎梏的话,那么在当下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的进程中,丽水山区的价值开始被挖掘,并在“有形之手”的推动下释放出强大力量。当地政府勾勒出了一幅以“生态化规划、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电商化营销”为主轴的现代农业宏大版图。如今,在这片静卧在浙江西南部山区的生态净土上,绿水青山正渐渐地转化为“金山银山”。当地政府探索走出的山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丽水模式”,也为国内山区农业发展提供了极好的经验借鉴。

  生态化规划:明确目标方向

  作为国内现代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农业现代化,浙江一路先行。

  2005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论断。同年,针对农业发展思路,浙江旗帜鲜明地提出“高效生态农业”的战略定位。此后,针对26个山区县,浙江摒弃传统思路,谋划通过“高效生态、特色精品农业”的新定位,加快将“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的跨越。

  当地政府认为,经济新常态下,交通条件的改善和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已极大地改变了时空观念和区位条件。此外,消费者选购农产品时更关注安全绿色,而山区县良好的生态环境资源,正是这一新优势的先天条件,是实现“弯道超越”的重要砝码。

  眼下浙江各地的实践,也印证当初决定的正确。

  在丽水,如今听得最多的词儿是“生态精品农业”,感受最真切的则是“土能生金”。

  丽水市地处浙江省西南部,是“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典型山区市,森林覆盖率80.8%,有着“中国生态第一市”美誉,其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已连续12年居浙江省首位、全国前列。

  “丽水最大的资源是生态,最具潜力、最具希望的也是生态。”丽水市副市长任淑女认为,这种优势落到农业上,就应体现为生态精品农业。

  “丽水90%是山区,耕地只有巴掌那么大,而且层层叠叠都是梯田,机械化、设施化根本施展不开。”丽水市农业局局长姜波告诉记者,丽水山区虽然制约着现代农业发展,但这里独特的生态环境和条件,优质水源和空气,多海拔的气候温差,同样也牢牢的将丽水生产优质农产品锁定在领先地位。

  为此,2013年,当地出台《丽水市生态精品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3—2020年)》,并点明了当地农业清晰的发展思路及农产品的“三高”战略定位:高品质、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为市场所做的战略定位也是“三高”:高竞争力、高性价比、高收益。

  标准化生产:保障产品安全

  从毒豆芽、毒奶粉,到地沟油、染色馒头,食品安全绝对是当下老生常谈的话题,甚至出现“把我们压扁,每一个人都是一张化学元素周期表”的调侃。在食品安全草木皆兵的今天,丽水发展生态精品农业必然要守住“安全”这条生命线。

  说到这,浙江梅峰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梅献山很有话语权。“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在25年的茶叶种植过程中,我们不施化肥,不用农药,产出的茶叶是无公害天然有机食品。”

  那么茶叶生长所需的养分哪里来?原来,梅献山的茶园利用“以虫吃虫、以菌灭菌,以园养茶、以茶养园”的生态种植。“但与之相比,施化肥的茶叶生长快,样子好,产量高,卖的钱多。”梅献山自嘲道,正因此,他也被人笑了25年的“傻子”。

  不过这几年,他却深刻感受到了变化:“消费者越来越重视产品安全,如今他们看中的不是茶叶的价格和长相,而是纯生态无污染。”凭着一份原生态,越来越多回头客信赖梅峰,企业产值蹭蹭往上升的同时,品牌影响力也不断扩大。这下梅献山乐开了花:“总算赶上好时代了,坚持是值得的!”

  和梅献山一样,丽水当地同样不遗余力守护“舌尖上的安全”。为此,丽水市从投入品使用、追溯体系建设、农产品身份证制度等方面入手,出台了《丽水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制度,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管控。与此同时,该市引入民间资本组建了具有实验室资质的农科检测公司,建成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

  养了10多年温室甲鱼的云和县生态甲鱼养殖大户卜伟绍就是上述平台的得益者。以前他认为丽水好山好水,生态甲鱼即使价格高一点也会有市场。然而2009年,第一批生态甲鱼上市后竟然有价无市。卜伟绍绞尽脑汁、费尽口舌,但效果一直不好。

  2014年初,丽水市推出“壹生态”生态精品农业信息化服务系统,其中包含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卜伟绍将信将疑地尝试将第一批纳入溯源系统的生态甲鱼上市,“没想到过去每斤二三十元都无人问津,如今每斤100元还卖得很轻松!”卜伟绍说,每只甲鱼都有专用的二维码,消费者只要扫一下,甲鱼的整个成长过程、检测数据等状况就能一目了然,这对消费者来说无疑是最好的定心丸。

  据介绍,目前丽水市将溯源体系建设企业扩大到400余家。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丽水农产品质量安全浙江省级例行抽检合格率达99.6%,未出现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品牌化经营:实现溢价收益

  经过多年发展,丽水生态精品农业已形成菌、茶、果、蔬、药、畜牧、油茶、笋竹和渔业九大主导产业,许多产品远销国内外,但品牌较多,鱼龙混杂,真正有实力、有规模的凤毛麟角。如何突破农产品“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尴尬?

  “在网络化时代,面对信息的碎片化,任何一家企业乃至一个产业,要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影响都越来越困难,只有整合品牌,由政府背书,以统一的形象面向消费者,才能最终赢得消费者的青睐。”丽水市副市长任淑女如是说道。

  于是2014年9月,国内首个地级市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丽水山耕”正式面市。该品牌面向丽水市所有符合条件的优质农产品,采用“母品牌+子品牌”的方式经营,政府以自身的公信力作后盾。不仅让产品销售如虎添翼,而且实现了意想不到的产品溢价。

  对于“丽水山耕”这一公共品牌给农产品销售带来的变化,梅献山感触很深。“单个农产品打品牌,要资金,要团队,这些我没有,以致于‘梅峰’这个品牌一直缺少影响力。”如今,借助“丽水山耕”的运营推广,“梅峰龙井”知名度不断提高,最好的茶叶卖到了每公斤3700多元。

  深有同感的还有丽水市鱼跃酿造食品有限公司老总陈旭东,“丽水的绿水青山已名扬国内外,有了‘丽水山耕’这个区域品牌,就意味着为我们的产品打上了‘好生态’的标签,对于我们而言是锦上添花。”

  负责“丽水山耕”品牌运行的丽水市农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市场部负责人李硕告诉记者,2015年,使用“丽水山耕”产品已有120个。“通过‘丽水山耕’的品牌化运营,经营者从农产品的产前规划、产中生产到产后销售等各个环节,均融入品牌化运营理念,大大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

  电商化营销:确保价值实现

  丽水“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形特点在赋予其得天独厚资源禀赋的同时,却也给丽水农产品的“进城路”设置了重重障碍。如今,电商的蓬勃发展用一台电脑和一根网线,把藏匿于深山的农产品推向了市场。

  地处丽水偏远位置的遂昌县率先点燃了传统农耕文明与激情电子商务碰撞的第一把火。

  从2006年开始,以销售竹炭产品为起点,遂昌开始了农村电子商务之旅。如今,仅23万人口的遂昌拥有2000多家网店,小县城沿街随处可见银行、物流公司以及网店经营点。

  从零星出现农民网商,到成千上万农民拿起鼠标做网销;从淘宝“特色中国”第一个县级馆开馆,到搭建起完善县域农村电子商务平台;从农产品一笔笔销售,到订单捆绑式输送……遂昌农村电子商务一路奔跑。而尝到甜头的丽水,从此在农业电商发展上一发不可收。

  丽水生态精品农产品网、淘宝丽水特色馆……一批电商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同时借助“渤商所”平台,实现庆元香菇、木耳,松阳香茶等8个产品上市交易,促进农业产业从传统市场走向网络市场,从零散销售走向集群交易,大幅提升了市场占有率和核心竞争力。

  电商的普及,令过去遥不可及的山区农产品成为大城市餐桌唾手可得的家常美食。以“丽水山耕”为区域公用品牌的一大批生态精品农产品,通过“线上线下”两大市场走向全国,使源于生态好食材的“舌尖上的丽水”得到了国内消费者的熟知和认可。

  此外,积淀了上千年深厚农耕文化的丽水,农业发展也有着更加丰富多元的可能。随着大量资本的注入,当地建成了一批颇具地方特色的休闲民宿、养生乡村和创意农业,初步形成了休闲养生农业与乡村旅游互动的崭新格局。目前,当地已建成了缙云黄龙、松阳大木山、遂昌高坪等226个高品质休闲观光养生农业区(点),总面积逾18.1万亩。

  在浙江省农科院研究员王汉荣看来,推动农业与旅游业走向融合,是做大做强现代农业的重要思路与方向。“以丽水为例,当地在生态上有突出特色,完全可以走‘以旅带农、以农促旅、农旅融合’的道路,把旅游的元素融入到农业发展之中,不仅把农业资源转化为旅游产业,增加了旅游收入,同时也成倍地提升了农产品的价格。”

  正如王汉荣所言,未来丽水将继续大力推进休闲观光农业旅游,不断提升品质和质量。2016年,当地将新建休闲养生观光农业区点20个。

  2015年,丽水农业增加值92亿元,同比增长2.4%,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000元,同比增长10%。王汉荣指出,当地探索走出的一条山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丽水模式”,可为国内其它山区农业发展提供经验借鉴,但各地还需因地制宜。(完)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