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最美乡村"江西婺源"烹饪"绿色大餐 引游人如织

2016年04月20日 10:4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社南昌4月20日电 题:“中国最美乡村”江西婺源“烹饪”绿色大餐 引游人如织

  中新社记者 刘占昆 苏路程

  傍晚时分,炊烟袅袅;四月天气,春暖花开。在江西省婺源县的一个千年古村落,几只燕子从白墙黛瓦边轻盈飞过。踏着古朴的青石板路,年过半百的北京人王克在此边散步边欣赏溪水中嬉戏的鸭子。

  “远望田园村舍,山环水绕;近看小桥流水,亭台楼榭。”自2012年来到婺源便决心在此定居的王克,早把这里当作“第二故乡”。他说,这里山清水秀,鸟与人寄居同一屋檐下,没有城市的喧闹,没有雾霾和工业污染,每天能呼吸到新鲜空气。

  王克所在的村落偏居江西东北部,地处赣、浙、皖三省交界处。村落所在的婺源县被外界誉为“中国最美乡村”,是全国著名的文化与生态旅游县,也是全国唯一一个以整个县命名的国家3A级景区。近年来,婺源已成旅游胜地,吸引海内外游客纷至沓来。

  这一切,都得益于婺源多年来坚持生态立县的做法。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婺源在全国首创“自然保护小区”模式,设立自然生态型、珍稀动物型、水源涵养型等自然保护小区193个,保护面积达65.4万亩。2008年,婺源对全县天然阔叶林实行“十年禁伐”。如今,婺源又提出天然阔叶林“永久禁伐”的理念,把生态保护纳入当地官员政绩考核之中。

  同时,为引导民众生态文明意识,该县还恢复了“杀猪封山”、“生子植树”等传统做法,并将其纳入村规民约。

  婺源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俞健文表示,绿色是婺源最大的优势,好山好水是最大的亮点。为保护这一优势,婺源关停近200家高耗能污染企业,投入近1500万元人民币在1487个自然村聘请保洁员,在3000多家农家乐建污水处理设施,对所有矿山进行环境恢复治理等措施。

  近年来,良好的生态环境给婺源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生态红利”,许多民众从该县日益增长的旅游经济中分到“蛋糕”。

  以红枫和徽派建筑闻名的婺源县长溪村,每年都吸引众多外地游客前来观光。当地经营一家民宿的45岁村民戴向阳称,10多年前,他必须外出打工才能养活家人,“吃上旅游饭后,不出门,每年都能赚十几万人民币,这是我以前从来不敢想的生活。”

  如今,婺源的乡村旅游正从观光游向休闲度假游转型。同时,当地发展生态农业与乡村旅游嫁接互动的新型休闲农业,探索一条“经济发展、环境增值、生态提升、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生态红利”。

  据统计,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占该县GDP比重达49.8%,当地经营旅游商品生产和销售的企业及从事餐饮、住宿业的个体工商户近4000家,8万余人通过旅游业实现家门口致富。

  看着老宅身后的香枫树,戴向阳笑称,旅游大餐不但提高了村民收入,也改变了村民的生活方式。“早些年,村民砍树卖树。现在,他们享受到保护花草、树木带来的福利,主动种植大量桃树、李树和红枫等景观树。”

  借江西全境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之际,婺源提出,继续厚植生态优势,发展绿色产业,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乡村旅游度假试验区,探索出一条可推广、可借鉴、可复制的绿色发展之路。(完)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