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探访浙江常山“赏石小镇”:披新衣迎产业“二次开花”

2016年05月19日 21:2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探访浙江常山“赏石小镇”:披新衣迎产业“二次开花”
前往常山县青石镇的国道两旁,立满了各种奇石。

  中新网衢州5月19日电(记者 邵燕飞 李婷婷)英国,温莎小镇,感受英伦风情;法国,巴比松小镇,令人惊艳的“画家村”;意大利,波托菲诺小镇,金融家的天堂……在世界范围内,这些颇具特点的小镇往往作为城市乃至国家的特有标志和象征,成为热门旅游目的地。而小镇这个词,在如今的浙江,更是炙手可热。

  浙江省常山县青石镇,因石而得,被誉为中国观赏石之乡。上世纪八十年代,青石镇砚瓦山村的年轻人开始背着石头闯市场,从此“一石激起千层浪”,遍山司空见惯的青石花石在他们手里变成了炙手可热的“宝石”,并成为年产值达6亿元的富民大产业。

  尽管产业和规模在扩大,但越来越多人意识到,石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和石企业粗放式开采的矛盾日益突出,产业转型升级滞后于市场和消费升级,如何突破“天花板”?

  在浙江特色小镇之新风劲吹里,青石也披上“赏石小镇”的新装,迎来了崭新的石产业“二次开花”时代。作为赏石小镇的“总设计师”,常山县委书记王良春有着自己的见解,石产业是当地一个庞大产业,特色小镇的建设为产业转型提供新载体,可让千家万户同步得益。“这是最大的亮点,也是和其他小镇最不同的。”

常山观赏石做成园林。
常山观赏石做成园林。

  一石激起千层浪 观赏石之乡成首富村

  常山县青石镇,地处浙、闽、赣、皖四省咽喉要塞,素有“四省通衢,两浙首站”之称。地如其名,境内青石、花石、砚瓦石等特色石资源储量巨大。质地细腻滋润的青石是做装饰材料、高档雕刻的天然良材;河里出产的花石,奇形怪状,玲珑剔透,则是盆景艺术的宠儿。

  青石镇石产业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具有600多年的历史。最初,青石镇砚瓦山村村民只是将青石、卵石以原石卖给富裕人家砌墙脚、垒猪舍,形状好的石笋石也是以原石卖给富裕人家用作园林、庭院造景。

  那时的常山,村民发家致富的愿望就像石头一样沉睡梦中。

  “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砚瓦山村的年轻人开始背着石头闯市场。”据常山县青石镇党委副书记黄贤安介绍,当时一些村民到大城市打工,看到那些建造园林、假山和各种建筑装饰用的石料,在自己的家乡比比皆是。“正是这一‘有趣’的发现,几个富有经济头脑的村民每到一个城市,就拍下当地园林图景,带回来细细琢磨,摸索装饰石材设计、盆景制作等技术。”

  这一有心之举,让这个没有产业、不通公路的小山村敏锐感觉到了市场变化。上门敲石,外出卖石,短短几年村民获利颇丰,逐步打响了青石镇的石产业品牌。

  经过多年发展,来自国内各地,各类奇形怪状、风格各异、精美绝伦的石头也不约而同地齐聚青石镇,并形成一个集石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展示的全方位开放市场——华东地区最大的“青石花石专业市场”,每天前来这里选购运送石头的车流、人流、物流络绎不绝。

  “因为石头,我们现在一年的收入,毛利大概有100来万。”砚瓦山村村民汪金有未曾想过,原先在他们眼中一无是处的石头,突然间就像被施了魔法似的,“点石成金”。他告诉记者,这里的石头产品,每件价格从几百元到几十万元不等,“寻常人家一般每年只要卖出两三块,便可生活无忧了!”

  如今,砚瓦山全村90%以上的劳动力均从事石产业相关行业,还组建起了挖、采、运、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专业队伍,年产值达2亿元以上,被当地人称为“首富村”,远近闻名。而放眼常山,在短短三十年余时间里,当地则冒出了400多家事青石、花石企业和观赏石经营户,从业人员超5000人,石产业年产值突破6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富民大产业。

常山观赏石雕刻成动物模样。
常山观赏石雕刻成动物模样。

  石产业转型升级 特色小镇成新抓手

  徐卫国是常山县青石镇砚瓦山村土生土长的农民,早在上世纪90年代,他就走上了观赏石销售之路。据他回忆,“一开始卖石头,一般是低进低出、高进高出,有钱赚就卖。那时不愁资源,也不怕卖不出去。”

  但随着石产业和规模不断扩大,包括徐卫国在内的越来越多人明显感觉,石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和石企业粗放式开采的矛盾日益突出,产业转型升级滞后于市场和消费升级。

  “一方面,产品档次不高,精深加工产品少,产品附加值偏低,让我们在竞争中吃了不少亏。另一方面,环境和资源保护的压力,都制约着产业量的扩展。”正如徐卫国所说,事实上,当地许多从事青石买卖交易的商家都已开始从外面大批量买进石头,将供货渠道拓展至国内各地。

  据介绍,青石镇目前拥有4亿立方米的千层石、石笋石、砚瓦石、青石等本地特有的优质石资源储量。“在传统的经济模式下,青石镇一直靠山吃山,但随着产业的日益兴盛,环境资源势必会触及‘天花板’。”面对可能出现坐吃山空的现状以及单一的经营形式,青石镇党委书记刘升认为,必须找出一条既符合当地特色,又不影响现有产业发展的新路子。

  2015年6月,浙江公布了第一批37个省级创建名单,以常山石产业为基础谋划包装的“赏石小镇”项目名列其中,这便是刘升口中的“新路”。

  常山赏石小镇是国内第一个以“赏石文化”为主题的小镇,规划占地约3平方公里,其按照“一条龙”谋划布局,龙尾是以常山石产业起源地——砚瓦山花石市场为依托的赏石文化历史街区,龙身是沿048省道向北的赏石文化长廊,龙首则是中国观赏石博览园项目所在地——赏石文化核心区,沿线两侧的石材加工园、开采区、配套区为龙爪。

  2014年6月,中国观赏石博览园正式开工建设。常山龙腾石博园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土金告诉记者,中国观赏石博览园计划总投资15亿元,分为奇石交易、景观文化、休闲养生三大板块,主打“市场+旅游+文化”的经营模式,旨在促进从经营石产品到经营石文化的转型升级,积极推动石产业走向专业化和国际化。

  常山县委书记王良春则赋予了赏石小镇更多产业转型新载体的意味。

  “借助赏石小镇创建契机,推进区域内石产业和相关配套产业的升级集聚,努力破解石产业‘低、小、散、弱’的发展状况,从而实现产业集群化发展。”正如王良春所期盼的,目前小镇的带动效应也已开始显现。已有10余家石产业企业主动与石博园加强对接与合作,同时带动了区域内一批农家乐、特色民宿、休闲农业等新型业态的兴起,年营业收入1200多万,接待人数20万人次以上。

  另外,为加快推进赏石小镇建设,常山还专门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并出台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到2017年年底,赏石小镇将打造成为以石文化为主题的4A级旅游景区,并争取实现产值20亿元以上,接待旅游人数超100万人次,带动小镇80%农民创业增收。

  融合产业旅游文化功能 石产业二次开花

  石立景中,岁早客云来。石文化的繁盛,也为青石镇带来了另一个商机:慕名而来赏石游客。

  宇华景观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毛春财便从中看到了市场。多年经营石头的经验使他意识到,卖石头是石头产业链条上最低端的一环,总受局限。“要做出大名堂,就得有新招。”

  因此很早前,毛春财就聘请了一支专业的山水园林设计队伍。“按照以往单卖石头的销售模式,1吨千层石的单价大约200—300元,现在公司里请来园林设计师,做成整体的景观创意方案后,同样的1吨石头,能卖到1000多元,石头的附加值翻了三四番。”

  初尝甜头后,如今这位经历过商海沉浮的老将有着更长远的经营策略,即“由卖石头变为做园林”,建成集景石展示、园林欣赏、散步休闲为一体的景石综合展示游园。“在这里不光有本地奇石,还有桂林、福建、广西以及缅甸、印尼的等等。”手指着货架上琳琅满目、千奇百怪的石头,毛春财笑说,当打破了原有单一的产业发展思路,赢来的则是更多游客的青睐和成倍的收益。

  从石头单卖到组合成景观打包销售,毛春财经营方法之变同样折射出当地石产业的转型升级之路。

  在刘升看来,赏石小镇就是实现产业融合的平台,“虽然还是‘靠山吃山’,但现在的‘吃法’截然不同了。以前‘吃资源’,现在‘吃文化’,更具竞争力,可以持续发展。”

  这种融合体现在从“卖石头”向“卖文化旅游”上。常山坚持把文旅基因植入产业发展全过程,并在休闲旅游和环境提升项目上主动融入石元素,把赏石小镇打造成“全域是景区、处处是景观、村村是景点”的新型旅游产业小镇。

  这种融合体现在观赏石金融化投资模式探索上。2015年11月份,世纪龙腾石博园有限公司与香港大公文化艺术品产权交易所签订了奇石上市交易协议,并与香港祈年湾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合作,成立龙腾恩泽文化投资公司,全力打造主导国内石头上市交易平台。

  这种融合还体现在通过互联网开创石头营销新形式上。当地与阿里巴巴和腾讯合作,引导鼓励石产业经营户“触网触电”。目前在赏石小镇区域,已建有6个“淘宝”服务站,另有11家经营户通过石材网、阿里巴巴等平台销售,2015年完成网上交易额1000多万元。

  “我相信,融合了产业、文化与旅游功能的小镇,会是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发动机。”在王良春看来,石产业是常山的一个庞大产业,特色小镇的建设,让千家万户同步取得效益。“这是最大的亮点,也是和其他地方的最大不同。”(完)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