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信息

海南探索“农业+旅游”扶贫 中小企业扶植模式可借鉴

2016年07月07日 15:1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海南探索“农业+旅游”扶贫中小企业扶植模式可借鉴
图为琼中黎族自治县湾岭镇竹朗村村民收拾蚕茧。 洪坚鹏 摄

  中新网海口7月7日电 (记者 洪坚鹏)“目前海南有全域发展型、区域发展型、整村推进型、区域联动型、景区带动型、品牌打造型等六大创新发展乡村旅游的成功模式。”海南省社科联副主席陈耀7月6日在海南省旅游扶贫开发研讨会上表示。

  据了解,海南省有五指山市、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白沙黎族自治县、临高县五个国家级扶贫重点市县,贫困户贫困原因多为缺资金、缺技术、缺劳动力、缺土地,以及因病因残、因学、因灾、因交通条件落后、因缺水等,以及部分群众脱贫意识不强。当前,各市县正以创新工作方式着力推进脱贫攻坚。

  在琼中县,由琼中营城红云湖实业有限公司经营的云湖乡村旅游区,吸纳附近村庄近200名村民就业,酝酿开发南药种植基地,带动农民增收。目前该公司正联合地方政府推进富美乡村建设,先期为村民投资建设15幢小洋楼,届时吸纳空余房间用于旅游接待,达到“双赢”。

图为五指山市妙自然茶业董事长徐雪燕(右)与什会村村民查看“紫娟”茶树生长情况。 洪坚鹏 摄
图为五指山市妙自然茶业董事长徐雪燕(右)与什会村村民查看“紫娟”茶树生长情况。 洪坚鹏 摄

  琼中湾岭镇南利村委会成立了粽叶合作社,吸引179户村民参加,共计种植粽叶3600多亩,并通过淘宝网店销售粽叶,远销上海、成都等地,年收入超过600万元。

  湾岭镇竹朗村村民符厚益告诉中新网记者,他9年前参加村子引入的种桑养蚕项目,由专业公司提供技术指导,桑叶种植逐年扩大至8亩地,如今年收入超过3.5万元,比起种植水稻效益更佳。近两年,琼中县开始引导该村发展桑葚采摘等具有产业特色的乡村旅游项目。

  在旅游扶贫开发研讨会上,海南省旅游发展研究会会长王健生总结了“六神有主一脉贯通”的海南旅游扶贫开发八字要诀。即:党委政府“主导”、专家学者“主谋”、产业融合“主唱”、社会组织“主推”、市场企业“主体”、市场企业“主体”。

  海南文化专家蒙乐生认为,旅游的灵魂是文化,那么乡村旅游的灵魂就是乡土文化。都说越是本土的就越是世界的,那么乡村旅游就是国际旅游。抓住了文化在旅游发展中的作用,就能为乡村旅游发展注入核心竞争力。

  2013年,五指山妙自然茶业有限公司从云南引进国家茶树保护新品种“紫娟”种植在五指山市阿陀岭红山乡一带。妙自然茶业董事长徐雪燕介绍,公司采取“公司+农户+基地+茶科所”模式,迄今已成功种植“紫娟”茶园200亩。

  红山乡什会村村民王梅霞告诉记者,什会村有120户近500名村民,主要种植稻谷、槟榔、胡椒、橡胶等作物,生产方式单一,村民收入较低。王梅娟等十多户村民在茶科所专家指导下,采取林下种植的方式,参与种植“紫娟”。

  王梅霞说,妙自然茶业给他们发放种苗,教授种植技术,还负责收购茶叶,他们不需要过度操心就能轻松赚钱。王梅霞2015年增收超过5000元,随着茶树长大茶叶采摘更加频繁,收入会逐年递增。

  徐雪燕介绍,现在有不少游客慕名到茶基地观茶、品茶,学习茶文化、休闲养生,妙自然公司下一步将把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结合,打造海南首个茶文化主题公园。

  海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副主任陈铁军认为,该项目根植于五指山乡村,不同于以往大企业带动的模式,由小微企业发起,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以往各市县扶贫负责同志有误解,认为扶贫就要引进大企业,但事实证明中小企业也可以做的很好。”(完)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