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教育改革:中国制造急需提升为“中国智造”——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聚焦教育改革:中国制造急需提升为“中国智造”

2010年07月10日 16:43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1978年,以邓小平同志亲自做出恢复高考和派遣留学生等重大决策为起点,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

  1985年,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作出推进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教育事业迈入大变革、大发展、大跨越的全新时代。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教育改革以人民愿望为动力,以国家发展为目标,在困难与挑战中不断深化,推动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前进。

  保证“人人享有”:基础教育改革创造世界奇迹

  2007年9月1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下马关镇11岁的女孩马芸重新背起书包,回到校园。在这之前,因为家庭贫困她辍学在家。

  2007年秋季,免费义务教育制度在中西部农村地区的实施,改变了马芸和很多小伙伴儿的命运。这些孩子并不知道,为了每人减免的几百元学杂费,国家进行了长达数年的计划部署,开展了一系列重大改革。

  为了让农村地区的孩子“上得起学”,国家确立“把农村教育作为教育发展重点”,建立了中央和地方政府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保障机制。为此,国家从2007年起,3年内投入全国财政新增经费470亿元,用于在农村地区实施“两免一补”(免杂费、免书本费、逐步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及补助学校公用经费、维修改造校舍、免费提供教科书等。

  这是在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结果。通过强化政府投入责任,建立起公共教育财政制度。

  在深层次的教育投入机制改革保障下,一项项推进义务教育的工程、政策接踵而至:“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满足200万新增学生的就学需求和197万新增寄宿生的寄宿需求;“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放大1亿多中小学生的视野;中西部地区义务教育阶段3400万名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获得中央财政的专项补助……

  2008年9月1日,北京三中的城市低保家庭子女温子君也享受到了免费义务教育的惠泽。从当年秋季学期开始,全国城乡义务教育阶段1.6亿学生的学杂费全部免除,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有教无类”的美好梦想已逐渐为“人人享有”。

  这是一个13亿人口大国创造的教育奇迹。从1986年正式提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到2000年在85%的人口地区实现这一目标,我国只花了短短15年时间;从2006年在西部农村率先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保障机制改革到2008年在全国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制度,我国只用了3年时间。

  这是穷国办大教育的独特智慧。当前,我国的义务教育普及程度已排在发展中人口大国的前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中国的基础教育为全世界在小学求学的儿童数从80%增加到84%作出重要贡献。

  满足“国家必需”——高教、职教改革稳步推进

  2005年9月,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的开学典礼吸引了社会的关注。这所由复旦大学与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等企业共同投资开办的艺术类本科院校,代表着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新方向。

  从1978年恢复高考到1999年实施高校扩招,我国高等教育持续快速发展。通过“共建、调整、合作、合并”,高等教育体制和布局都发生了深刻变革。

  世纪之交,党和国家再次发出高等教育改革的动员令: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此时,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浪潮正推动着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激烈竞争,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已成为“国家必需”。然而,立足中国的实际,要想在一个不太长的时间内,由大变强,缩小与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差距,只能走“重点建设、带动整体发展”之路。

  “211”工程、“985”工程的实施,显著提高了高水平大学的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了我国综合国力的全面提升。“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实施,正在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成就举世罕见——在世纪之交的10年间,我国高等教育走过了其他国家30年至50年的历程,完成了从精英化向大众化的历史性跨越。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总规模列世界第一,有高等教育学历的从业人员总数居世界第二,年授予博士学位数居世界第三。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高等教育大国。

  改革从未止步——中国已从人口大国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大国,面临着新的从人力资源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的历史任务。国家不仅需要大批科学家、工程师和经营管理人才,更需要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也是“国家必需”。

  经过连续几年的财政专项扶持和扩招,2009年,全国1.4万余所中等职业学校年招生规模达到873.6万人。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分别在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中占据半壁江山。

  2008年,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现场,世界奥林匹克技能大赛主持杰克·杜塞多普惊叹:中国将很快在世界技能大赛中取得一席之地!

  中国职业教育焕发的勃勃生机,得益于职业教育办学思想、办学体制和培养模式的变革。

  我国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强化政府的统筹责任,调动行业企业和社会各方积极性,促进了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的紧密结合,推动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构建起面向全社会、面向人人建设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

  近5年来,即使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就业市场的严峻形势下,我国职业教育的总体就业率稳定保持在95%以上。职业教育在培训下岗再就业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积极作用。

  呼唤“中国智造”——教育改革的时代课题

  2006年1月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上向全党全社会宣布,中国要在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

  在如此振奋人心的目标面前,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面临着崭新的时代课题:中国教育能否为中国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新动力?能否为提升中华民族创新力提供智力支持?能否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人才贡献?

  现实却不容乐观:由于自主创新能力处于低水平,粗放型经济依然占主导地位,劳动力素质亟待提高,“中国制造”急需提升为“中国智造”,全面开发和提高中华民族原创力刻不容缓,推进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刻不容缓。

  这是一张“面向未来”的时间表:

  2001年,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启动实施。2006年,全国所有小学和初中约1.7亿学生全部使用了新课程。至2010年秋季,除广西、青海外,其余省(自治区、直辖市)都进行了高中课程改革。

  2002年,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启动实施,用学分制、学业能力评价等方式改变长期以来以考试分数衡量学生的办法。

  2003年,“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启动实施,通过现代远程教育,构建覆盖全国城乡的教师教育网络体系。

  2004年,“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启动实施,通过特设岗位、资金支持等方式,在高等教育机构吸纳、遴选、造就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形成一批优秀的创新团队。

  2007年,“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启动,以青少年身心健康为宗旨、以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进一步推进。

  教育观念在革新,教育方法在创新。面对一代大师钱学森留下的“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的追问,教育改革仍要继续前行。

  在今年年初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征求意见稿中,针对现实中的难点、热点,推进创新教育的改革思路已十分清晰:

  将减负落实到中小学教育全过程。

  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建立健全有利于专门人才、创新人才培养的多元录取机制

  ……

  国家兴盛,人才为本;人才培养,教育为本。到2020年,当全面小康社会的图景徐徐展开,人们将会更深刻地感受到中国教育改革的力量。(记者吴晶、崔清新)

参与互动(0)
【编辑:刘羡】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