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大学生陷就业困境 媒体称进国企近乎不可能

2013年08月19日 07:48 来源:北京晨报 参与互动(0)

  公地均被过度开垦,看不到任何希望,更何况,创业有风险,万一不成功,将来再想当公务员、进国企和事业单位,基本不可能,看着不断增大的生活压力,他们怎能不慎之又慎?

  昨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来到兰州大学调研,鼓励大学生说:“不光要就业,还要创业。”他指出,大学生要有双创精神,在校学习既要致力于创新,到社会上工作也要敢于创业。

  我国正培养着世界上数量最多的大学生,今年仅应届毕业生便达699万,只就业不创业,堪称是一个“老大难”问题。美国在校大学生创业率为20%,我国仅为0.3%,差距如此悬殊,绝非“观念不同”所能解释。

  问题关键在于,美国金融市场宽松,大量的社会游资在苦寻项目,大学生只要有好的技术、好的创意,便不难找到资金,乔布斯、比尔·盖茨、保罗·艾伦等连毕业文凭都没拿到,却能一再融资成功,而在中国,即使是非常成功的企业,只要属民营,想得到银行支持也极为不易,更遑论大学生创业的小公司了。美国企业成为世界型企业,平均只需10年,而中国则需平均三十年左右。

  中国资本管控极严,固然避免了金融风暴式的震荡,但代价就是太多人的创业冲动被扼杀,资源与需求严重脱节,创造力与才华得不到充分奖励,需要钱的找不到钱,不需要钱的又被逼着花钱。当资金都流向“安全”而低效的产业时,一个社会的劳动生产率就会被人为拉低。

  除了资金约束之外,社会投资不足亦是一大瓶颈。大学生走出校门后,无法用所学知识来改造社会,而是要先上“社会大学”,学会适应社会,因为社会的复杂远超过想象,欺诈、腐败、愚昧、滥权等现象仍很普遍,如果不懂怎样绕过这些暗礁,则再好的商业计划、再熟练的商业技能,也将铩羽而归。

  不规范的商业环境,总是社会投资不足的产物,目之所及,公地均被过度开垦,看不到任何希望,孩子们自然会产生畏难情绪,更何况,创业有风险,万一不成功,将来再想当公务员、进国企和事业单位,基本不可能,看着不断增大的生活压力,他们怎能不慎之又慎?

  大学生不创业,不只是大学生们的责任,对此人人都应有一份担当。不如开辟一条道路,保留一片天空,拓展一份自由。亡羊补牢,犹未为晚,进一步深化就业与发展环境,是根本的解决之道。蔡辉

【编辑:王浩成】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