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3年时间战胜白血病 17岁男孩重回课堂说感悟

2013年09月03日 15:05 来源:扬子晚报 参与互动(0)

  于嘉良和母亲深情拥抱。

  3年前,即将读初三的苏州吴江学生于嘉良突患白血病,万幸的是,他在骨髓配型中找到了最符合的志愿者,但手术前捐髓者突然放弃, 彼时的他已进入净化舱,体内免疫系统全部破坏,命悬一线。危急中,另一位配型较相配的志愿者站了出来,于嘉良重获生机。

  昨天,重回课堂继续读初三的于嘉良走上讲台,向全班同学讲述了三年来的生存感悟,以及他经历生死后悟出的“生命与责任”,他的妈妈也应邀走进课堂,与同学们交流孩子在父母生命中的分量。这堂特殊的生命教育课,吸引了包括众多媒体的广泛关注,并于昨晚十点在央视一套晚间新闻播出。

  三年后重回课堂 他又期盼又紧张

  记者浏览于嘉良的微博发现,这个大男孩几天前就开始为开学“担心”了。他在8月31日的一条微博里写到:“明天就是回吴江开发区实验中学报到的日子,时隔三年重回校园,开心自然不言而喻,但还有些害怕和紧张。害怕重见当年的老师们,害怕同学们用异样的眼光看我,害怕会和新同学有代沟,毕竟我已17岁,是本该上高三的年纪。”

  昨天是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初中开学的第一天,初三的班上,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学生——17岁的“大哥哥”于嘉良。这是他战胜病魔重生后的第一节课。早上7点多,记者也来到了学校,在初三(5)班的教室里,记者一眼就看到了身着红色校服的于嘉良,虽然他今年已经17岁了,但是他看起来并没有实际年龄那么大,瘦弱的身躯,白白的皮肤,鼻子上还架着一副黑框眼镜。

  采访中,于嘉良告诉记者说不担心是假的:“我已经紧张几天了,担心在学校遇到陌生的面孔的尴尬 。今天7点到了学校变得更加紧张,害怕等会回想起以前会再次哭出来。”

  “昨天同样也失眠,是担心熟悉又陌生的环境。”于嘉良告诉记者:“想想这过去的三年,真的是最黑暗的时光,住院时也是不敢睡,就怕第二天再也醒不过来。”

  这三年,他上了一堂人生最深刻的课

  这课里有挚爱亲情

  为帮孙儿省治疗费,爷爷自己放弃治疗 没看见孙儿康复,就离世了

  于嘉良生病是在2010年端午节前后。“晨跑时总感觉跑不动,一般跑不到一半就跑不动了,身体不舒服,后来就在当地检查身体,查出来生病了,后来妈妈又带我去了苏州检验,确诊是白血病。”

  “在那之前,家中已遭遇了两次磨难。”于嘉良回忆道,2005年,爸爸出车祸造成脑损伤,出院后,不能继续原来的工作,当了个保安,收入微薄。“爷爷在两个月前突发心肌梗死,在医院接受治疗。治疗的费用已经用了七八万,听说我得了白血病之后,他决定放弃治疗,央求爸妈把他送回家。”

  于嘉良说起那时候的事情,不能自已,两眼通红:“爷爷很疼我,他对爸妈说自己的病看不好了,把钱留给孙子看病。”于嘉良说,爷爷从医院回去后就一直在家养病,并在2011年7月去世。“他要能晚几个月走,就可以看到我康复了。”于嘉良说,全家人为了保住自己的生命付出了很多,让自己没有理由不坚持下去。

  这课里有悲喜冲突

  手术前一刻志愿者悔捐,他面临绝境 另一位配型成功的志愿者火速支援

  于嘉良曾经与死神擦肩而过,当他讲述到这一段经历时,脸上掠过一丝黯然。住院半年多之后,2011年4月份,中华骨髓库传来好消息,有志愿者与他配型成功了!

  配型成功的消息传来,让一家人燃起了重生的希望。按照手术安排,于嘉良做了手术前的准备,进入净化舱,手术前期的药物已经有90%注入体内。然而,就在志愿者注射了一天的动员剂后,突然悔捐,此时因为药物的作用,于嘉良体内固有的免疫系统已全部破坏,如不进行骨髓移植,就等于直接下了死亡判决书。从大喜到大悲,全家人再度失望。“其实当时我是不知情的,爸妈直到后来才告诉我,因为有另外一个配型成功的志愿者姐姐火速支援了我。”

  于嘉良讲到那个陌生的姐姐,充满了钦佩。“在听到我的情况后,这位姐姐没有丝毫犹豫,火速进行了骨髓移植手术。”于嘉良说,那个姐姐非常勇敢,是她给予了自己第二次生命。“我们多方打听,只知道那个姐姐很瘦,只有八十多斤,跟我差不多重,那么瘦的情况下,她还坚持进行了骨髓捐献,姐姐的勇敢让我充满感激。”于嘉良说,至今而言,所打听到的消息也只是姐姐是北京的,还是一位博士。虽然未曾谋面,但是她让自己获得重生,并让自己更加有力量面对病魔。

  这课里有人间大爱

  家中困难筹不到治病钱,房子又没法卖 爱心人士为他们凑了近20万元看病钱

  昨天,于嘉良的妈妈杨秋英女士也被邀请到课堂上,与大家交流了孩子在父母心中的分量。“于嘉良的爸爸出车祸后脑损伤,爷爷患心脏病,但我没有倒下,因为孩子是爸妈的命,有他们,生活就有支柱。”生活的艰难,都压在这个瘦弱的女子肩上,但杨秋英为了儿子,表现出了伟大的母爱。

  “家里困难,拿不出来钱,我第一想法就是卖掉房子也要给儿子看病,但周围人看过后说房子是宅基地没有房产证,无法交易;后来又让亲戚寻觅贷款消息等,都没有得到有效消息。”杨秋英说,后来亲戚凑钱,加上自家事情发到了网络上,社会上各界人士伸出援手,凑了近20万元钱,让全家燃起重生的希望。杨秋英将每一笔善款都记录在一个小本子上,也用这些来鼓励儿子坚强战胜病魔,康复后报效社会。

  杨秋英讲到,在第一个捐献者悔捐之后,自己几近崩溃。“那个特殊的情况下,生死一线间,医生建议我也去做血检,看是否可以做半相合移植,我很急,儿子就是我的命啊!”杨秋英说,当时药水已经打下去了,不能就这样失去孩子,于是手忙脚乱地跑去医院抽了几管血,准备做化验。“还没有拿到检验结果,北京那个女孩答应了,一下子非常高兴,那种大喜的感觉,很开心,儿子终于有救了。”

  移植手术非常成功,于嘉良也重新恢复了健康。这让杨秋英充满了力量。“虽然没有见过那个女孩,但我们全家都满怀报答与感恩之心,其实在我心里,已经拿她当女儿看待了。”杨秋英说,“或许很多孩子都不知道他们对于父母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一切!”看着儿子一天天好起来,杨秋英说,虽然家中还有欠债,但以后再慢慢还,最关键的是,孩子在身边了!

  这段生命的课堂让他学到了……

  珍惜

  好好活,生命有分量

  在昨天的课堂上,于嘉良也让很多同学感悟到生命的分量。“躺在病床上很绝望,病房里的人跟我一样,很无助。”于嘉良说最初住院时自己不敢睡觉,最害怕的是一觉醒来,再也看不到爸爸妈妈。所以每天早晨醒来,就成了生活幸福的时刻。那时,来送早饭的妈妈会把我叫醒,我就知道自己又熬过了一天。”

  于嘉良说,母亲在医院旁边22元一天的出租房里,每天都为自己准备饭菜,提升营养。同时还在照顾整个家,父亲劳动力丧失,但还在为家里赚钱。

  “还有社会上的人为我捐款,鼓励我,送我书,为我加油,我会好好活下去,因为生命不仅仅是自己的,还是其他人给予的,生命是有分量的,要好好珍惜。”于嘉良说。

  感恩

  想与捐髓恩人见一面

  昨天,于嘉良和妈妈在课堂上的出现,给同班学生上了生动的一堂生命教育课。于嘉良以前的同学将祝福以视频的方式传递给他,给予他新的力量。而新班级的学生们,则送上一个篮球,与他一起共度之后的日子。

  篮球上有着班上同学的签名。课间,大家一起陪着他打篮球。“之所以送他篮球,是希望他能保持健康。”班长对记者说。

  虽然并不同龄,但是于嘉良与大家很快便融入到一起了。开学前一天于嘉良的担忧可以放下了。

  昨天,在讲述了三年的心路历程后,于嘉良对记者说,现在心中一直有一个心愿,希望能与那位捐髓的恩人姐姐见上一面。大概知道这个想法遥遥无期,但是于嘉良很认真地写了一段话祝福那位姐姐,文字的结尾是这样的:“姐姐,感谢你给予我第二次生命,现在我很好,你在哪?” -  扬子晚报记者 李冲 姚一鹤 文/摄

【编辑:贾龙】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