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余姚16岁学生开展校园自救 大雨中彼此喊加油

2013年10月11日 08:46 来源:钱江晚报 参与互动(0)

  10月8日傍晚,16岁的余姚中学高三学生黄奇浩,被父亲接出大水围困的学校。

  安全撤离之前,他刚刚和其他高三男同学经历了特殊的一天:面对没到大腿的积水,他们没有袖手旁观,没有等待救援,主动帮助搬运物资、还运送了同学到安全地带。

  回到家后,黄奇浩一直通过网络、电话等多种形式,了解学校和这次灾害的最新情况,昨晚吃饭时,他和爸妈决定,今天开车到余姚受灾地区看看去,自掏腰包,购买物资送过去。

  10月5日,黄奇浩的国庆假期结束了。接下来的两天,学校安排了高三新生的第一次月考。

  10月7日中午,身高1米85的黄奇浩发现,校园里的积水已经没过了自己的膝盖,但同学们还是坚持参加了下午的英语考试。

  当天考试结束后,城区附近的同学都回去了,而家在余姚临山镇的黄奇浩等路途较远的同学,则选择了留校。

  8日清晨,黄奇浩突然惊醒,看了一眼窗外,积水已经“骇人”了。

  自救行动

  黄奇浩到校园里蹚了一下,积水最深的地方,已经没到了他大腿根部。学校外面,更是一片汪洋,为了安全,门卫挡住了试图出去的孩子们。

  幸好教学楼二楼的公用电话尚能用,黄奇浩和同学们用电话向自己的家长报了平安。

  既然困在学校里了,黄奇浩总感觉要干点啥,他跑去找了生活辅导老师董岳忠,董老师让他帮忙清点下被困同学的人数,接下来则是要看一下,学校里还有一些什么物资能利用上。

  “我分别跑了3幢宿舍楼,问了下宿管老师,粗略算了一下,还有500人左右在学校。”算好人,黄奇浩赶紧加入了搬水队伍,在老师的指挥下,一群男同学将一桶桶的矿泉水从教学楼搬到了各幢寝室。

  宿舍楼附近还有一家小超市,黄奇浩又和同学们将超市里的面包、饼干等食物搬出来,分发给同学。

  中饭时,食堂用空矿泉水桶和床板制作成“运输船”,将午餐——蛋炒饭,土豆泥,榨菜……还有茭白炒肉运送到寝室楼。

  吃晚饭,黄奇浩又和同学们下楼去了,他们和老师一起,把超市里剩下的能吃的、能用上的东西都搬到寝室二楼,储存起来备用。

  “姚中真汉子”

  10月8日下午4点,黄奇浩和同学搬完东西回到寝室没多久,就有人敲门,“原来是老爸,本来说好让他在家的,他还是不放心,开着车来接我了,我们临山镇那边基本路面没有积水。”

  到了楼下,黄奇浩看到另外两位男同学的老爸也来了,他们还带着橡皮艇。

  “一些女生可能还是觉得害怕,想要离开,但是没法子走。”男生们招呼着让女生上了橡皮艇,他们则蹚水推拉。

  “家长们停车的地方在校门外一座大桥上,平时走走只要十几分钟,那天感觉走了很久,不过,在大雨中,我们彼此呼喊着加油,直到到达停车点,挺给力的。”黄奇浩说。

  到了停车的地方,19个人挤上了2辆车,开回了临山,“车上,女生们说,被我们‘姚中真汉子’(余姚中学简称姚中)感动得哭了”。

  10月9日下午,黄奇浩将自己的这段经历写成了文字放上了网,他在最后写道:“我们需要的是,灾难来临时,共同守护信仰,仍未丧失温暖。”

  后记

  在这场水灾中,还有很多的黄奇浩,他们是积水中自救的少年,也是志愿者中那一张张稚嫩的面孔。

  这两天,本报报道的一个故事广为流传:一个远在新西兰的同学微信里说联系不上父母,6个省外的同学也放心不下家里。大水之中,三个余姚本地同学临危受命,买好皮艇和物资,根据同学提供的地址一户户地探访,用微信把老人的照片传给同学,只为告诉他们家里安好,放心。

  这些90后、95后,曾被标注为“我一代”,但在大灾面前,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所有人:我们会扛起责任。

  黄奇浩说,被困在宿舍里时,室友说了一句话,他很赞同:“这场大水,也许是我们这些新世纪的人需要经历的磨难和考验。”(记者 段琼蕾)

【编辑:张海桐】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