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北京4所中学实现跨校选课 大学教授参与课程设计

2013年10月15日 09:29 来源:北京日报 参与互动(0)

  不出家门,轻点鼠标,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和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学生就可以互选彼此的特色课程,聆听彼此名师以及高校教授的授课,所修学分还能校际互认。海淀区教委昨天透露:由区教委牵头,人大附中、清华附中、北大附中和首师大附中四校“跨校选修平台”已开发完成。四校高中生可根据兴趣爱好,上网选修课程。

  据悉,此举在基础教育阶段尚属首次,系海淀区国家级教育体制改革“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项目阶段性成果之一,旨在深入推进高中课程改革,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今后,海淀区将适时在高中阶段进行更大范围的试验和推广。

  随时随地网上选修

  跨校选修平台依托人大附中“中小学教育网”兴建。报名选修课程的学生,每人将获得一个免费账号,凭此账号,可直接进入网站中的“校际选修平台”栏目选课。

  学生网上选修不限时间地点,无论在学校、在家、还是在外地,只要有网络和计算机,都可以学习。在虚拟课堂中,如果哪个地方没听明白,还可以重复点击,来回听课件,多学几遍,这在普通的现实课堂是无法实现的。不仅如此,通过网络,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还可以实时互动,答疑解惑、讨论学习。

  在跨校选修平台上选课,没有严格的学习时段要求。学生可以选择在一学期内学完,也可以选择跨学期学完,倘若平时学习太忙没时间,还可以选择在暑假、寒假中完成学习并结业,都能获得学分。

  人大附中副校长王海玲表示,这种随时随地网上学习的方式,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自主选修课程。而且,四校课程不同、作息时间不同、学习进度不同,很难找到统一的学习时间,网上选修不限时间地点则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使学生跨校选课成为可能。

  网上可选19门特色课程

  截至目前,跨校选修平台共开设19门课程,全是四校的特色课程。分为兴趣、特长、提升综合素养和大学先修课程等不同种类,具体包括《科幻物理》、《探秘消逝的文明》、《古今中外有趣的文化现象》、《时尚英语品读》、《微观经济学》等。其中,国家选修课每学期上14次,每科为两学分;校本选修课每学期上10次,每科为1学分。

  记者注意到,选修课程基本以课堂讲授为主,这主要是因为实验类课程需要动手操作不适合网络学习。网授课形式分为网络视频课程和教师授课课件。所开课程尽量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特点,除提供教学视频外,还尽可能提供讲义、学案、作业、试题等教学资源。任课教师每周会上网答疑,同时评价学生上传的作业。

  人大附中物理老师宓奇曾同时为4所学校近百名学生上过两堂网络直播课,深受学生欢迎。出乎学生的意料,宓奇的物理课上放起了《超人归来》的电影。少年超人在玉米地奔跑、跳上水塔,宓奇适时让学生计算少年超人的起跳速度、腿部承重力、脚部摩擦力。学生兴趣大增,热烈讨论,甚至有学生依据物理知识对电影发出质疑,认为超人高速奔跑时速度快、压强小,玉米叶子不该被分开而应往里挤……这样热烈的课堂气氛在现实课堂中并不多见。

  31位高校专家参与授课

  目前,跨校选修平台依托海淀区4所优质高中以及知名大学、科研院所的师资力量,初步形成了跨校课程资源开发的师资团队,包括实验校课程建设团队、与高校协作的师资团队、4校跨校联合课程的师资团队,打造高质量课程。

  据统计,在现有跨校选修平台提供的课程资源中,以北大、清华、人大、首师大等高校专家学者为主开设的课程有7门,参与授课的大学专家教授有31位。以4校教师为主开设的课程有12门,直接参与授课的教师有15位,所属学科包括数学、语文、英语、物理、政治、历史等。

  已有200余名学生修到学分

  跨校选修平台开发历时两年,目前在跨校选修平台上选课的4校学生已达千余名,不过,由于时间有限、学习兴趣不同等原因,大多数选课学生未能完成修习,真正坚持在线学习并修到学分的只有200余名学生。

  人大附中高二学生赵曜在跨校选修平台上选修了《名家讲坛——自然科学系列》、《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和《探索消逝的文明》三门课程。她说,网上课堂的听课效果与现实课堂一样,而且还能看到老师授课的教案,并能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快进、暂停,她很享受这种方式。她的同学吴京乔选择了两门大学教授主讲的课程,也大受启发。

  王海玲表示,能坚持在线学习的学生知识面宽,爱好广泛,学有余力,他们在完成学校日常教学的情况下还能一学期网上选修3门课程,而且门门都在90分以上。这些学生高中三年修习的学分已超过本市高中新课程规定的毕业标准——144学分。跨校选修平台为这些孩子创造了培养创新能力的环境。

  北京师范大学科学传播与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李亦菲对跨校选修平台表示肯定,他认为这扩展了学有余力的高中生的学习内容,满足了学生个性发展需求。他建议学校要确保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教学内容,同时所开设的选修课程要尽量与高中现有课程以及大学课程相关联,促进中学教育与大学教育的衔接,同时应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努力让更多的学生受益。(记者 贾晓燕 通讯员 杨亮)

【编辑:杜雯雯】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