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云南日报:让教与学回归本位

2013年10月18日 16:06 来源:云南日报 参与互动(0)

  大学被称为“象牙塔”,应是追求学问、探寻真理的“清静之地”,但在高校扩招、行政化现象严重、应试教育、教育产业化等的影响下,不管是学校、教师、家长,还是学生都或多或少失却了那一份闲适淡然的心态,将本应纯粹简单的求学行为与经济利益挂钩,滋生了一系列问题。

  由于长期接受应试教育,通过考试挤进大学校门之后,一些学生没有了家长的监督,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沉溺于打游戏,甚至出现心里迷茫,人生追求的空档期。另一方面,受英语过级、考研、公考以及出国留学热等影响,各种考试的辅导班广告贴满校园的招贴栏,最热销的书籍是各种资格证考试教材,真正的学术著作却少有人问津。教师迫于生存和晋升压力,忙着校外兼职,忙着申报各种科研基金。

  固然,人生活在现实之中,不能不为前程未雨绸缪,只是急功近利的心态和大学的精神实质相去甚远。大学教育是一种通识教育,核心并不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某一项技能方便谋生。但由于“学而优则仕”的传统思维,职业教育发展的滞后,以及社会上对于职业学校的轻视,使家长对通识教育寄予了过多的期待,导致了大学不能承受之重。

  反思当下的教育,必须对教育理念进行重新认识,创新教育价值观。教育意味着解放人、启蒙人,是一项关乎心灵的事业,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应该是呵护自由、培育兴趣、掌握知识、启迪智慧、享受快乐。一场看似不切实际的学术辩论、理论探讨,或许看不出直接的经济价值,但对于沉浸其中的人来说,其思想和心灵上的愉悦感却是任何物质财富所不能代替的。

  其实,大学对学生的培养更多的是一种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继续学习的能力,是一种思维的训练,怎么来看待社会、看待自身、看待曲折。毕业若干年后,那些在课堂上获得的具体知识可能早已忘记,但是每一个学科都会给予我们一种特定的思维模式,而且在大学里培养起来的获取知识的方法,将成为我们在踏入社会之后不断自我更新的有力武器。

  至于大学教育应该怎么办,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是许多人都有着广阔发言空间的话题。就笔者看来,至少要摒弃浮躁的心态、功利主义的心态,少点工具理性,多些价值理性。让“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成为大学办学的基本理念,让“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成为教与学共同追求的价值取向。学生应该在大学里牢固树立这些理念,培养自己的独立人格。(谢建东)

【编辑:吴涛】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