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大学语文何以被边缘化

2013年11月11日 11:31 来源:长沙晚报 参与互动(0)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将大学汉语从必修课改为选修课,引发争议,该校一名研究生在网上发表名为《慢一点:人民大学的“国际化”》的日志。有大学生感慨,“汉语都成选修了,为什么英语还是必修?”一时间,大学语文该选修还是必修,成了舆论关注的焦点。(11月10日《扬子晚报》)

  选修与必修,并不是决定大学语文命运的分水岭。大学语文现今的尴尬地位,在某种程度上说明这一课程正在被大学学生所抛弃。而被抛弃的背后,却是浮躁功利的社会环境和枯燥乏味的教育教学方式。

  众所周知,大学语文所传授的是一种内心修养,一种文化底蕴,以及看待事物所具备的人文眼光,它讲究的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可是,在浮躁功利的当下,许多人追求的并不是一种内在的修养与豁达,他们所看重的,是立竿见影的短期效应。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语文课所体现出来的内在气质,正无情地被这个按下快进键的社会消解。于是,语文课成了大学学生的休闲,语文课程的命运成了许多高校说不出来的痛。

  然而,痛过之后,却必须有反思。语文课程被抛弃,一方面缘于当下社会的浮躁与功利,另一方面与高校雷同的授课方式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在中小学阶段,缘于应试的压力,语文课承载的可能是常识和基础知识普及的任务,其工具性和实用性非常明显。遗憾的是,在大学课堂,很多老师还是照搬中小学的教学模式,将语文课上成了语文基础的补习课、传统写作的培养课,却忽视了它本应承载的人文精神素养和语文习惯的养成。于是,语文课在学生们的审丑疲劳中,被渐渐抛弃。学生并不是讨厌语文课,而是讨厌那种千篇一律、毫无创新的授课方式。这一点,其实也可以从高校语文课被冷落与国学社被追捧的对比中得以印证。

  要破解大学语文不受待见的现实命题,关键并不在于大学语文究竟该选修还是必修,也不在于它和英语课程的地位孰高孰低,我们的社会应该给大学语文创造更为适宜的生存环境,我们的高校教育方式,应该将大学语文的精髓分解到每一个教学过程中去。如此,大学语文才会散发出魅力,发挥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作用。(张 剑)

【编辑:王硕】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