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莫言福清谈写作:“高考不要考我的作品”(图)

2013年12月27日 10:56 来源:福州晚报 参与互动(0)
莫言福清谈写作:“高考不要考我的作品”(图)

  26日上午,福清市文化艺术中心座无虚席,不时传出阵阵掌声、笑声。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中国作协副主席莫言与著名作家苏童、格非在这里举办“如何讲述中国故事”讲座,吸引了来自全省各地的1000多名文学爱好者。三位作家就中国故事与作家记忆、中国故事的国际表达等进行了精辟的讲述,认为应该用国际性的讲法,让世界接受中国故事。莫言幽默风格赢掌声

  “到一个地方都要讲讲这个地方的好话。”讲座一开始,莫言就以一贯的幽默风格表达了对福清这座城市的喜爱,赢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而在后面的几番发言中,莫言时而拿自己当兵的往事打比方,时而举例“在飞机上看报纸也能有灵感”,一下子拉近了与现场“粉丝”的距离。

  谈到小说创作,莫言却表现出“保守”的一面。他认为,仅仅有故事并不是好小说,好的小说是以故事为内核,以吸引人的精彩故事来表现人性,塑造令人难以忘怀、个性鲜明的典型人物。作家每个时刻的生活都与他的创作紧密相连,读书、看报、做梦、胡思乱想,都可能灵感突发,完成一篇小说的创作。莫言十分重视“中国故事的国际表达”,认为中国和外国的故事都可以为中国作家所用,“因为不论哪个国家的人,丰富的人性是共通的。中国故事应该用国际性、世界性的讲法,让世界接受。”苏童、格非谈“中国故事”

  苏童认为,中国故事首先是作家自己的故事,世界给作家的礼物就是“记忆”。“记忆”可大可小,大到社会、人生、历史、文化;小到一个城市、一个村庄、一条街道、一片屋檐。中国故事、中国叙事随着时代变迁一直在变化,但不变的是“融合”。“今天的中国故事讲法多样,不必拘泥于哪一个才是正宗的中国故事。”

  格非表示,写作是为了把自己的故事、自己的经验变成所有人的故事,因此用宽广的胸怀去接纳别人的经验很重要。他还认为,大量的中国故事保存在《史记》《左传》等历史资料中,因此大家要重视中国故事的遗产。

  现场提问莫言成焦点

  在随后的互动环节,莫言成为来自全省的文学爱好者们争相提问的对象,他的坦率回答引发全场笑声。

  一位老年听众问莫言“现在是用电脑还是纸笔写作”,莫言说:“曾经用过一段时间电脑,现在用钢笔、纸,写起来感觉更好,而且我一上网就会忍不住浏览网页,很浪费时间。”

  另一位来自泉州的大学生问莫言:“如果你的作品入选语文教材,你希望是哪一篇?”莫言笑着大声回答:“我希望福建高考不要考我的作品,因为那是为难孩子!一个作家的作品入选语文教材是一种光荣,但也很让人忐忑不安。任何一点错处都不能有,才能推荐给孩子们。”他建议在场的学生们,“除了看课本,同学们要多阅读公认的经典作品,才能对文学、汉语有更深的了解”。

  赴师大福清分校与师生交流

  26日晚7时许,莫言和格非来到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与师生们进行座谈交流。当学生问莫言平时是不是爱刷微博时,莫言表示,开始玩微博时感觉比较新鲜。“现在时间有限,玩得比较少,但有时间还会继续写微博。”也有学生询问莫言的爱情观,莫言表示,他的爱情观一句话说不清楚,“当作家的好处是可以把他得不到的爱写到小说里,如果你们对一个作家的爱情观感兴趣,不妨看看他的作品。”

  对于有人认为福建是“文学沙漠”,莫言并不赞同,他表示福建有许多令他敬仰的作家,如陈希我、舒婷等。

  □精彩语录

  莫言:外国故事也可以为中国作家所用,也可以成为中国故事的灵感出发点,因为不论是哪一个国家的人,丰富的人性是共通的。

  苏童:世界给作家的礼物就是“记忆”,记忆可大可小,大到社会、人生、历史、文化;小到一个城市、一个村庄、一条街道、一片屋檐。

  格非:大量的中国故事保存在《史记》《左传》等历史资料中,因此我们要重视中国故事的遗产。

    □相关链接

  2012年10月11日,瑞典诺贝尔委员会宣布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为莫言。次日,本报“今日关注”版就刊登了首席记者顾伟的报道《8年前莫言曾接受本报专访强调“文学别戴假头套”》。文章回顾了2004年莫言首次在福州公开亮相后记者对他进行的专访。莫言评价《福州晚报》“信息量大,可读性很强,是份有影响力的好报纸”,还为《福州晚报》题词:“读晚报喝功夫茶,是幸福生活的一部分”。□作家简介

  莫言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中国作协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主席。代表作有《红高粱家族》《食草家族》《檀香刑》《四十一炮》《丰乳肥臀》《生死疲劳》《蛙》等。

  苏童著名作家、江苏省作协副主席,代表作有中篇小说《妻妾成群》《红粉》《罂粟之家》《三盏灯》,长篇小说《米》《我的帝王生涯》及《西瓜船》《拾婴记》等百余篇短篇小说。

  格非著名作家、清华大学教授,代表作有《迷舟》《褐色鸟群》《欲望的旗帜》《人面桃花》等。

  享受阅读的乐趣

  讲座结束后,本报记者就读者们感到困惑的“如何克服阅读的浮躁”等问题采访了著名作家苏童、格非。苏童认为,80后、90后读者的观念、心态是开放的,他们目前可能更多地流连于网络文学、漫画等,但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就会重新审视并且回归传统文学,这是一种积淀之后的必然选择。

  格非则强调“阅读要有自由性,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他认为,“谁对阅读者有影响,谁就要引导阅读。比如现在的中小学生,家长的作用就很关键,家长要引导他们读懂并且真正真正爱上经典名著、传统文学。”

  应本报记者之邀,苏童欣然为晚报读者们写下“新年接福”的美好祝愿,格非以“博学慎思”四个字,希望晚报读者们在2014年阅读更多优美的文章,享受自由阅读的乐趣。(本报记者陈鹤刘玉纯林安镇/文张人峰/摄)

【编辑:柳龙龙】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