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广西柳州市解决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读书问题

2014年01月29日 09:53 来源:光明日报 参与互动(0)

  林香再回头望县城,正值圩日的街市上,挤满了挑着各色山货的村民们,一派热闹景象。她心里有些不舍,因为要告别朝夕相伴的奶奶和小伙伴们;可她又是高兴的,从融水山乡进到柳州城,就能跟爸爸妈妈生活在一起了。

  然而,进城来的小林香们能否与城市儿童一样平等地接受教育?这个问题像一枚温度计,可以测量出一座城市人文情怀的温度。

  林香是幸运的。

  “你们都是柳州人的孩子”

  林香来到柳州时仅4岁。父亲是一名水电维修工,母亲是环卫工人,夫妻俩一个月的工资加起来三四千元。她能到柳州市读书,是因为早在2004年,市政府就指定了部分公办中小学校接收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并且免收借读费。2009年,市区所有的公办学校都敞开了大门,只要提供1年以上的暂住证、就业证明及稳定居所证明,就可由城区政府统筹安排就近入读公办学校,免除学杂费,不收借读费。

  林香的父亲带着她,来到了居住地附近的柳东中心校,在提供了相关证明后,林香顺利上学了。“要让每个孩子都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柳州市教育局局长张骏驰说。

  2013年,柳州市教育局又出台了新政策:外来务工人员在柳州居住5年,其子女可视同学区生入学就读;若不满5年、已满1年则统筹安排就近入学。这意味着,这座包容的城市已经把外来务工人员视为市民了。

  这一年,林香上五年级了。“六一”儿童节这天,她见到了市委书记郑俊康。郑俊康向孩子们赠送了书籍、跳绳等用品后,说:“你们都是柳州人的孩子……”林香听着,心里暖洋洋的。

  让来柳州的每一个孩子都有学上

  “每年都有大量随迁子女加入进来。”柳东中心校校长潘秋龙介绍说,“2010年我们每个年级还是两个班,2011年开学招了4个班,2013年变成5个班,教室已经不够用了。”

  市区的其他学校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入学压力大、大班额等现象日渐突出。2012年,柳州的随迁子女入学人数达1.38万人,占整个招生比例的40.7%。2013年这一数据虽有下降,但仍占招生比例的35%。

  柳州市虽于2011年、2012年投入7.58亿元,改善了161所学校的办学条件,但到了2013年仍面临66个教室的缺口。

  2013年5月,柳州市召开了九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调研会,会上市委书记郑俊康表了态:“可以晚一点修一条路、一座桥,但不能晚一点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教育对学生会产生一辈子的影响,要让来柳州的每一个孩子都有学上,让基础教育发展与城镇化进程同步。”

  这次会议,决定启动“九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学校基本建设三年攻坚战”,计划从2013年—2015年,总投资近19亿元,在市区新建22所、改建64所中小学,确保义务教育布局跟上城市发展步伐。

  将来要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除了是石琴队的队员,林香还是学校的大队干部和班上的小组长,每天回到家后,她会主动帮父母做家务。对于未来,她说“将来要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个想法,她说是受老师课堂教育启发的。

  “我们每周有一节奇石文化课,通过发掘奇石内涵传承美德教育,比如水晶石象征着表里如一、诚挚天真。”校长潘秋龙说,“选择奇石文化作为特色教育,是因为柳州本身是奇石之城,而我校的随迁子女比例较高,我们希望培养他们像石头一样平凡而坚强。”除了奇石课,学校还开办了石琴队、石艺坊、小小解说员、小小摄影家等社团,旨在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合作沟通能力等综合素质。

  在柳州,不少随迁子女比例较高的学校都开展了有针对性的特色教育,如第二十五中及附小开展“礼乐教育”,渡口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飞鹅路逸夫小学开发“葫芦丝校本课程”……

  第十六中学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也是一位随迁子弟,因为基础差经常上课趴在桌子上睡觉。但在老师的鼓励下,从学校的第二课堂“剪刻纸”课中找到了自信。后来他考上了市工艺美术装潢学校,专门刻了巨幅的“八仙过海图”送给学校。如今已经毕业的他,已进入广告公司当美编,成为一名真正的“新柳州人”。

  在这座有温度的城市里,林香的未来不仅仅是梦想。(本报记者 刘 昆 本报通讯员 王 霞 韦晓明)

【编辑:燕磊】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