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内地学子在港过年:家人在哪里,哪里就是家

2014年02月06日 16:0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社香港2月6日电 题:内地学子在港过年:家人在哪里,哪里就是家

  作者吴钟春

  没有回家的香港大学内地学生张竞丹在香港过了一个很特别的年。“家人在哪里,哪里就是家。”张竞丹的父母从遥远的家乡东北辽宁来港陪伴女儿过年。

  张竞丹的几个同学在香港合租了房子,刚好过年都回去了,于是小小的出租屋就成了她一家人的落脚点。年三十那天,他们不打算下馆子,一大早就跑去菜市场买了新鲜的食材,亲自下厨做年夜饭。“我们分工合作,我负责炒菜,丹丹妈妈负责洗菜。”张父笑着说。

  四样菜摆上桌,用竞丹的话形容是“色香味俱全。”清蒸石斑鱼意味着年年有余,红烧猪蹄象征财源广进。一道素菜叫做“五谷丰登”,有萝卜、黄瓜、酸菜、花生等食材拼成,还有竞丹妈妈特意带过来的家乡特产冻猪皮。

  那晚,他们和面粉、做馅,包了饺子,一边吃、一边在电脑上看网络直播的春晚。“我们在饺子里面放了一分钱,结果妈妈吃到了。”张竞丹边回忆边露出愉悦的笑容。

  短短的几天里,张竞丹带着父母坐香港地铁、叮叮车和小巴,在风景怡人的南丫岛登山远足,在石澳海滩感受海风的惬意,在旺角街头品尝最地道的鱼丸串烧,在尖沙咀最繁华的商业区逛街购物。

  “香港是个好地方,我们接触的香港人都很友好,连楼下的保安见了面都会热情拜年。”张父自言,这几天最喜欢去香港的菜市场、水果店、杂货店,体验了香港和内地不一样的生活方式。

  如今侃侃而谈的张竞丹坦言刚来港的时候,也有很多的不适应。一开始她不懂粤语,说半句广东话都觉得困难。香港天气炎热潮湿,习惯了北方气候的她水土不服;学校的上课模式是双向互动的,她不敢举手发言。

  可这些困难后来都得到了克服。“不到一年多我就适应了。我平时会主动找香港同学和大学教授交流,也会到香港的各个地方走一走,认识香港的社会。现在用粤语做简单的沟通没有问题。”张竞丹说。

  原本担心女儿在香港会不适应的张父,看到女儿的进步甚是欣慰。“丹丹现在和老师、同学都相处得很好,她也比过去独立了很多,懂得自己处理很多问题。”

  张竞丹只是众多在港过年的内地学子之一,另外一位不回家的学子叫做王思聪。她来自山东,是香港大学的大二学生。因为课程的安排,王思聪回不了家,今年的春节她是和同学在香港度过的。

  “过年的时候,看到内地的朋友们都在微信上、朋友圈发回家的相片,那一刻我真的是很想家。”她略带心酸地说。

  但在香港过年也有另一番风味。王思聪感受了香港花市的人头涌涌,花车巡游的五彩缤纷,维港的璀璨灯海,车公庙的烟火鼎盛,赛马场的骏马驰骋。“这边的年味儿也挺重的。”她说。

  在高中就对经济学产生了兴趣的她,高考后如愿以偿进入了港大的经济金融系。她表示:“时间的规划很重要,在这边很自由,所以我要有很明确的学习计划。港大很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课外活动和实践很多,这和内地大学不一样。这里会为学生提供很多实习的机会,我的眼界也因此开阔了。”

  在同学眼中性格开朗的她表示,融入香港很顺利,和香港同学的相处也很愉快。“这边的人都说粤语,我强迫自己进入这个语境。我的香港朋友都会很宽容,给予我很多鼓励。我们平常也会一起出去玩”(完)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