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湖南高考将打破一考定终身 改革方案9月1日前公布

2014年02月19日 10:22 来源:华声在线 参与互动(0)

■漫画/陈琮元

  华声在线2月18日讯 今天,一年一度的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在长沙召开。会上,省教育厅厅长王柯敏透露,我省将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视为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已专门成立了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指导、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工作。

  而根据安排,我省高考改革实施方案将于今年9月1日前向社会公布。核心内容将包括全国统考科目减少,外语实行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以及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等细则,但方案最早将在2015年以后才能正式启动实施。

  【时间】

  高考改革方案9月1日前公布

  据悉,教育部负责此次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将在近期出台总体方案和相关实施意见并向社会公布,同时会选择一部分市县进行试点。王柯敏表示,我省将结合湖南实际,根据国家和省里的要求,尽快出台具体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改革的原则、目标、主要内容和逐年推进改革的任务,明确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的具体年份和开展专项改革试点的项目、步骤及时间。

  据悉,我省招生委员会以及相关课题组专家将加紧研究本省实际情况并制定我省高考改革的初步方案,6月底前上报至教育部。经省政府和教育部批复后的改革正式方案,将在9月1日之前向社会公布。

  【内容】

  高考外语一年多考,招生“两依据、一参考”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将“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

  王柯敏表示,我省将按照要求,稳步推进综合改革和专项改革试点。综合改革包括高考外语一年多考、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高校对学业水平考试科目及成绩的要求等五项内容以及进一步清理规范各类加分政策。

  同时,将明确高校录取新生的基本办法和程序,湖南的高考招生录取有望按照“两依据、一参考”来实施:对符合要求的学生,高校主要依据其统一高考成绩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情况,实行综合评价、择优录取。此外,在湘招生的高校可对考生的学业水平考试科目及成绩提出具体要求。

  【影响】

  “三年早知道”,现有高中生不受影响

  改革是否会给现在的高中生参加高考带来影响?王柯敏明确表示不会。他介绍,按照“三年早知道”原则,湖南将提前公布高考改革实施办法,而各高校也将提前公布录取办法,以使方案包括实施时间更科学合理,得到社会的最大共识和支持。

  湖南新高考方案最早将在2015年以后才能正式启动实施,2020年前基本形成新的考试招生制度。这意味着,目前在校的高中学生仍然执行现行的高考方案。而明年秋季入学的高一新生有望成我省高考改革的首批“体验者”。

  ■三湘华声全媒体记者 黄京

  声音

  高校招生菜单式选择

  对于“两依据、一参考”的录取方式,中南大学招生办主任付刚华认为,高校选拔人才需要这种多元化的录取机制,而不是现在的“唯分数论”。

  此外,他认为,随着改革的深入,今后录取方式是一种“菜单式选择”。高校会提早三年以上将自己选拔人才的要求列成“菜单”,而考生则根据“菜单”,从中学开始就加强自主学习,找到适合自己的学校和专业。

  多考更能反映实际水平

  长沙市长郡中学高级教师宁希宏认为,外语实行社会化考试并且一年多考,对于考生而言,学习的压力并不会减少。“因为学生肯定不会放弃多次考试机会,而是会从几次成绩中取一个较高的分数。”

  不过,在宁希宏看来,实行多次考试会改变“一考定终身”的弊端,也减少一些客观因素对学生考试成绩的影响,更能全面反映出学生的实际水平。宁希宏认为会给英语老师带来较大的压力。“以前的教学可以依靠课本,但今后将要求老师在实际教学中注重实践应用及综合能力,任务也会更为繁重。”

  延伸

  推进“体育、艺术2+1”

  在谈到省教育厅今年重点工作时,省教育厅厅长王柯敏表示,要“改进学校体育和美育工作”:一是要开足上好体育课,让每个学生至少学会两项终身受益的体育锻炼项目;二是要深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确保每天锻炼一小时。

  同时还要求各地各校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齐、开足艺术课程,要开展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和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深入推进“体育、艺术2+1”项目,努力实现学生在校期间能够参加至少一项艺术活动,培养一两项艺术爱好。

【编辑:马婷婷】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