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消除就业歧视可别光说不练

2014年05月22日 15:42 来源:北京晚报 参与互动(0)

  在高考之前,不少学子就在考虑自己报考学校的“身份”。笔者走在路上,就听到身边两个高中生模样的孩子在谈论志愿:“××省就那么两个211,还都没法上,报它干吗!”学生们的考虑并不是多余的。因为在大学毕业后,不是211、985大学,在就业时会遭遇到难以想象的歧视。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5月21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对于有些大型国企、央企就业门槛相对较高的问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信长星表示,院校歧视问题确实存在,这是不正常的现象,既损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也不利于人力资源的配置。他表示:“有一些岗位非得985吗?非得211吗?这是人为抬高招聘的门槛,即使招进去,也是人才的浪费。”信长星指出,之所以产生这个现象,客观原因,因为劳动力供大于求,部分企业就人为抬高门槛,这也反映出一部分用人单位的法律意识还比较淡薄,国家有明确规定,不得设立院校歧视。同时也反映出相关政策不完善,执行的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人社部会和相关部门一道,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包括进一步规范人力资源市场中的用人单位包括职业中介的招聘活动,落实好相关政策的规定。

  211工程是中国政府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策划和实行的、针对国家高等教育的一项战略性政策。“211”的含义是“21世纪的100所重点大学”。“985工程”是我国政府为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而实施的高等教育建设工程。名称源自1998年5月4日,江泽民在北京大学百年校庆上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讲话。

  可想而知,211、985大学对于学生和企业的吸引力。但是,戴着个名牌大学毕业生的桂冠就真的代表有能力吗?鸡有头、凤有尾,不少功成名未就的大企业家跑到美国去搞山寨文凭其实就是一个例证!更有毕业生自己感叹:“神马211、985,都是浮云,能力才是第一位的!”

  大学生就业问题不容忽视。如何让更多学有所成的大学毕业生走上适合的工作岗位,教育部门、用人单位、人社部应该通力协作。但是,说来容易,做起来难度不小。至少,不能光说不练,呼吁一下完事。中国政法大学宪政研究所发布的“当前大学生就业歧视调查报告”显示,国企、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就业歧视很严重。也许,从这些国字头的单位入手,出台规定严禁院校歧视,会是一个比较好的切入点。

【编辑:吴涛】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