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六一节邂逅端午节 带来传统文化教育好时机

2014年05月31日 10:34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继年初元宵节、情人节浪漫“牵手”后四个月不到之际,六一节又与端午节欢乐上演“双节奇遇记”。

  当六一节邂逅端午节,是带着孩子像往常小长假一样“且挤且快乐”,还是认真琢磨一下:这个双节应该怎么过?是不是应该把这个小长假作为文化传承的绝佳时机?

  别把端午节过成“粽子节”

  虽然端午节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历史悠久 ,但一说起端午节,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吃粽子,端午节也因此被戏称为“粽子节”。

  端午节就是“粽子节”吗?当然不是。诸多受访者告诉记者,除了吃粽子之外,端午节在东西南北都有很多地方特色的风俗习惯。如湖南有吃黄糖、苋菜、大蒜以防止发痧的说法,云南有门上挂蒿草或桃树枝的习俗,陕西一带有戴五彩缕以祈求身体安康、好运连连的讲究,江浙一带有佩戴香包、吃“五黄”(即咸鸭蛋、黄鳝、黄瓜、雄黄酒和黄鱼)的传统等。

  “我家乡过端午节习俗挺多的,我记得一般要亲手包粽子、撒雄黄酒,采菖蒲和艾草挂在门梁用以驱邪,还有‘游百病’的传统寓意祛病驱邪。”来自四川、在京工作的“80后”小邓兴奋地说,但一想到离家远不能回家过节,又立马伤感起来。

  “吃粽子”背后的文化传承

  谈及端午节的起源和文化内涵,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便是纪念屈原。相关民俗专家指出,端午节有着久远的历史。屈原是东周时期人物,而龙舟最早起源于原始时期,那时在南方有死后用舟送魂的仪式,到屈原时期龙舟的发展成为了趋势。

  端午节到底传承的是什么呢?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与文化人类学研究所所长刘铁梁表示,端午节是个很特殊的节日,人们在这一天自觉地共同遵守某种行为规范以确保身体健康、家庭平安、社会稳定,这是中国人民的共同情怀与信仰。

  “关于屈原的传说在近代中国以前只在部分地区流行,到100多年前中国面临苦难时人们便开始怀念忧国忧民的先人,屈原的传说这才在全国推广开来。”刘铁梁说。

  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与文化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万建中还提到,在古代,人们特别看重求吉避邪。因五月之时阴气下降阳气上升且流行病多发被视为不吉利的月份,所以端午节的很多习俗,包括吃粽子、挂艾草、菖蒲、划龙舟等都是为了避邪。

  对于新时期传统节日或传统文化是否会面临传承危机,万建中并不担心,“汉族有四大传统节日,虽然西方节日不断引入,但在对年轻人的调查中发现,他们知道或看重的前五大节日仍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比如端午节,现在划龙舟的大部分也都是年轻人嘛。”

  双节邂逅,带来传统文化教育好时机

  两节相逢,“商机”无限,全国各地景区纷纷推出“亲子游”等新型过节方式,如湖南岳阳君山岛的“致我们逝去的童年传统游戏”系列活动,浙江茅洋民俗文化村的插菖蒲、包碱水粽、喝雄黄酒、做香袋等民俗活动,广东的端午美食嘉年华,广西博物馆的“舌尖上的端午”和“传说中的端午”公益活动等。

  “节日不需要拘泥于繁文缛节,只要记住节日的主题,即使不吃粽子也不妨碍体会节日的神圣感。”刘铁梁表示,旅游是很好地体验当地习俗的方式,孩子在节日中总是最快乐的群体,很自然地会受到节日传统的感染。

  “端午节遇上六一节,是个很好的对孩子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时机。家长可以在家教孩子包粽子,带孩子去看赛龙舟,这就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万建中建议。

  刘铁梁还指出,加强对孩子传统文化的教育是很有必要的,而民俗节日教育最重要的是成年人不能忘记这些民俗节日并通过节日影响下一代,让孩子从小就很看重传统文化而日后成为传播或研究传统文化的人。(阳娜)

【编辑:王硕】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