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北京为科技“雏鹰”搭平台 加强青少年科技教育

2014年06月12日 08:57 来源:北京日报 参与互动(0)

  在前不久结束的第65届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上,北京高中生万若萌荣获“植物学科一等奖”,这是本市自2000年参加该项目以来第二次获得一等奖的殊荣。为给科技“雏鹰”搭建起飞平台,本市充分利用首都人才和科技资源优势,加强青少年科技教育,仅市科协常年开展的学生校外科技活动就多达十余项,形成了一套卓有成效的培养机制。

  本市从1996年起持续开展青少年科技后备人才早期培养计划,分青少年进实验室计划、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活动、北京青少年科学探索专项资金三个层面推进。

  与此同时,市科协为爱科学的孩子们提供了科研实践成果展示、交流的平台。据统计,市科协常年开展的学生校外科技活动包括青少年科技后备人才早期培养计划、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机器人竞赛、自然知识竞赛、科技馆进校园活动、青少年科技制作活动等,覆盖全市中学生,一大批青少年参与到校外科技项目中来,先后有2320个学生科技项目进入市科协组织的大学和科研单位的实验室接受专家的指导,参加全市科技创新大赛的中小学生每年就达30余万人。

  大手拉小手,“北京青少年科技后备人才早期培养计划”得到了一批著名科学家的支持。长期以来,王绶绾、陈佳洱、顾秉林、王乃彦、吴岳良等300余名来自中科院和高校的院士、专家一直热心青少年科普,为早期发现和引导未来的科学家探索道路。很多中学生小小年纪便能有机会和科研人员一起参与真正的科学研究过程,从而确定了未来发展方向。

  截至目前,“北京青少年科技后备人才早期培养计划”已成功举办了14期培训活动,实验室数量达到133个,涉及学科从最早的3个发展到现在的13个。最新一期实验室可接纳中学生人数达到440人,“北京青少年科技后备人才早期培养计划”基地学校达到48所,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基地学校达到20所。一批又一批热爱科学的青少年不断成长、成才,在英特尔科学与工程竞赛等国际赛事上屡创佳绩,为国家及首都建设提供了重要的人力支撑。

【编辑:王硕】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