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七旬老教师自建“爱心站” 募集衣物捐赠贫困生

2014年06月16日 08:47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0)

  6月11日,北京物资学院,杨洪璋在他发起的“爱心捐助站”内整理好心人捐赠的衣物。他定期将这些衣物运送至张家口市万全县的贫困学生手中。

  杨洪璋正在给学生挑选捐赠的衣物。

  杨洪璋(78岁)

  单位:北京物资学院

  在北京物资学院南门,一排平房被学生们称为杨洪璋老师的“爱心捐助站”,屋内的墙上挂满花花绿绿的二手衣服,地上摆放着刷过的鞋子。走廊尽头,还有一个毕业生送来的大玩具熊,“坐”在墙角微笑。

  白天,这里不锁门,学生们可以随时捐物或挑选自己需要的东西。每隔一段时间,杨洪璋都会和学生志愿者们将这些物品打包整理,送往224公里之外的国家级贫困县张家口市万全县。

  挨家劝说打动家长

  杨洪璋和万全县的缘分,要从他的一名学生说起。

  “我有个学生叫邵娜,她到顾家沟村给孩子们捐过冬衣,听她说,顾家沟只有一所小学,很多孩子辍学,而且生活贫困。”杨洪璋说,邵娜的话触动了他,“如果能定期把大家不穿的衣服送给孩子们,会让更多孩子受益”。

  于是,2000年6月,退了休的杨洪璋带着几个学生乘坐火车和汽车,辗转四小时到达万全县顾家沟村走访。

  “小学里共有30个孩子,1个老师。老师叫刘建云,他一边上课,一边到田里种沙果拿去卖,用来资助交不起学费的孩子。”杨洪璋还牢牢记得,个头不高、戴眼镜的刘建云站在黑板前给各年级孩子上课的样子。

  走访中,杨洪璋了解到,村里的学龄儿童并不止那30个,一些女孩留在家里帮家人干活,有幸上学的孩子也仅被允许读完小学,因为初中需要到县里上,家长掏不起每年七八百元的学费。

  杨洪璋觉得痛心,“读书改变命运啊,孩子必须要读书。”他到村民家挨个做工作,“家长说没钱,我说我给孩子拿钱,家长说初中毕业没有出路,我说我担保,只要让孩子念初中,毕业了我让他们到北京读中专!”

  在这座闭塞的村庄里,几乎没有人去过北京,杨洪璋的话打动了不少家长,从那时起,读初中、上北京,成了村里孩子们的目标。

  不锁门的“爱心小屋”

  回京后,杨洪璋找到了老朋友、民办中专北京中华商科学校的校长方洪泰。经过劝说,方洪泰答应接收万全县初中毕业的孩子,并免收学费住宿费。

  带着这个好消息和学校闲置的几十个旧桌椅、几台旧电脑,杨洪璋雇车和志愿者一起再次造访顾家沟村。

  老式电脑的屏幕上,在志愿者的指导下,顾家沟的孩子打出第一行字:“谢谢杨爷爷”。杨洪璋激动得合不拢嘴。

  孩子们的学费问题找到了解决方案,但孩子们缺衣少穿的现实仍牵动着杨洪璋的心。

  回到学校后,他在学校南门附近摆上了长宽高约一米的铁质捐助箱。他委托志愿者广而告之,大伙如果有闲置的衣物、书籍,可放入捐助箱内。

  “毕业季,每天都有好几箱衣物送过来,一些宿舍楼的宿管员也帮忙收集,等到一定量了,就给我打电话,我骑三轮去拉过来。”杨洪璋说。

  学校也给予很多支持,特地腾出几间库房给杨洪璋储存衣物,学校干洗店主动提出可以免费清洗捐赠的衣物,以保证这些物资送到孩子手中时,干净整洁。

  “学校和学生们的举动,增添了我一定要继续做下去的决心”。白天,杨洪璋的爱心救助站从来不锁门,“这样是方便学校里的学生,需要用什么,随时可以过来拿,考虑到孩子们的自尊心,我从不用他们登记,只希望受助者能有一颗感恩的心,努力学习、生活。”

  往返火车票塞满抽屉

  拉开杨洪璋书柜下的抽屉,火车票和捐赠清单已将全部空间塞满。

  “这些年至少去过(万全县)150次了,你看这些票根,”杨洪璋说,“早年火车票是红的,现在是蓝的,还有餐票、住宿票等等”。每次前往,他需要支付志愿者们的路费和餐费,十几年来,他已经记不清花了多少钱。

  杨洪璋没有对乡亲们食言,2001年2月起,先后有四五十名初中毕业生到北京中华商科学校就读,大部分学生毕业后,都选择在北京打拼。

  2007年和2008年,顾家沟飞出全村第一对“金凤凰”,受杨洪璋及志愿者们捐助的陈军、陈明兄弟俩先后考上大学。现在,陈明正在攻读研究生,陈军已就业。

  另一位学生小郭,父亲病逝,母亲精神失常,她为了照顾家人,放弃升入初中。“我们了解情况后,把她送到北京中华商科学校读书,家里由亲戚先照顾,每个季度,志愿者会给她家送去米面油,小郭毕业后,回到老家照顾母亲,还开了一家幼儿园,现在结婚生子,还做了园长”。

  这些被资助过的学生们,一直和杨洪璋保持着联系。据不完全统计,从2000年至今,杨洪璋和北京物资学院学生资助了五六百名万全县的学生,其中100余人毕业后到北京继续读书,杨洪璋夫妇为在京读书的孩子开了数十场家长会,几乎每个周末,夫妇俩都会把学生带回家,给他们做饭改善伙食。

  志愿服务扩大到全县

  随着杨洪璋到万全县的次数越来越多,志愿者团队也逐步壮大,最多一次去过60人。杨洪璋和他的志愿者团队服务对象也由顾家沟村扩大到整个万全县。

  今年6月11日,万全县十多名学生受北京物资学院邀请,来京参观。

  高二学生小王说,杨爷爷经常给他们送纸、笔和书,“杨爷爷很亲切,有时候一个月没见面,不好意思主动跟他打招呼,他就会说,你小子,不认识我啦?”

  初三的学生彩红和妈妈一起出行,她的包里,放着给资助自己上学的田女士写的感谢信。“谢谢阿姨,虽然您不在我身边,但我知道,您对我的殷切希望与爱会永远陪伴着我。”

  看着这些孩子们,杨洪璋说,能让农村的孩子们接受和城里孩子一样的教育,是他最欣慰的事。能让城里的孩子看到城乡差别,是他给学生们准备的一堂社会实践课。“这是我教过的最有意义的课”。

  【榜样说】

  一份小小的爱心,可能会为农村孩子带来大大的收获。只要我还有一口气,我就会坚持把这事做下去。 ——杨洪璋

  【德行录】

  从北京到张家口市万全县,单程224公里,从2000年至今,北京物资学院退休教师杨洪璋和他的学生志愿者们已往返150多次,将收集到的二手衣服、书籍、鞋帽送到万全县的贫困学生手中。

  14年来,超过500名学生获得资助,其中100多人在杨洪璋的帮助下进京读书。

  如今,北京物资学院越来越多的学生主动要求成为志愿者,各楼宿管员也帮忙留存捐赠物、学校洗衣店免费清洗,爱心得到延续。(采写/新京报记者 李禹 摄影/新京报记者 王远征)

【编辑:杜雯雯】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