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许达:小实习生冲向恐怖袭击报道现场

2014年06月16日 14:12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0)

  枪声、爆炸、浓烟,2013年9月21日,肯尼亚首都内罗毕遭遇恐怖袭击。事发1个小时后,在新华社非洲总分社(肯尼亚)实习的中国传媒大学研二学生许达和同事赶到了现场。

  事情来得突然,收到同事短信时,许达还以为只是“一般的抢劫”,直到听到来自现场的第一串枪声,许达才意识到,自己将要参与到人生中第一次恐怖袭击的报道。

  “第一感觉并不害怕,反而有些‘兴奋’。”像一名战斗在新闻一线的“战士”,许达并没有意识到自己身处恐怖分子射程范围之内。

  许达沿着墙向事发地点——韦斯特盖特购物中心正门靠近,依靠墙壁、汽车来遮挡子弹。一路上,3具躺在路边的遇难者遗体给了许达很大的冲击,“不知道子弹从何而来,也不知道袭击者的目标到底是谁。”

  前方突然响起一阵枪声,许达迅速躲到身边一辆汽车旁。枪声结束,许达起身准备继续前进,突然发现用来躲避子弹的汽车里还趴着一位遇难者。惊魂未定的许达慢慢认识到:子弹不长眼,如果人身安全出了问题,何谈拍摄好素材、采到好新闻。

  接下来的38个小时,许达一直守在现场,一刻没闭眼,努力挖掘素材,却“感觉信息就在眼前,怎么也抓不到。”

  第四天,许达发现了新的“根据地”,在一个小山坡下可以清楚地拍摄到购物中心及其楼下的部分区域。

  于是许达认真观察地形,在下山之前,特意选择了一条由大树组成的带有屏障的路线,在最大可能确定安全后,走下山坡,依靠在一棵大树之后进行拍摄,最终拍到了军警采取行动等第一手画面。

  “现在想起来还有些后怕。”不过这段惊心动魄的经历带给许达的不只是“后怕”。在驻新华社非洲总分社(肯尼亚)为期3个月的实习中,除了新闻业务能力得到提升,许达还感觉到自己的内心正在变得更坚强。

  “其实能去非洲实习也是我自己厚脸皮‘要’来的。”许达所在的班级是中宣部教育部联合中国传媒大学等院校设立的国际新闻传播硕士班,每年都会有出国实习的机会,当得知驻外实习开始报名后,许达马上报了名。3所大学参与竞争,名额只有11个人。国外实习,外语水平要求高,相比于国新班其他本科学习小语种的同学会各国语言,许达只会一门英语,并且英语水平也并不算突出。

  全英文面试过程中,第一个问题就把许达问“懵”了——“你对肯尼亚了解有多少?”事先准备的都是关于中非关系的,基本没有涉足这个话题,许达肚子里没货,只能硬着头皮扯。一个问题答完,许达感觉面试官们对自己并不满意,便咬咬牙,请求再做一个自我介绍,没想到一个自我介绍勾起了老师的兴趣,扭转了局面,帮助他突围。

  后来,许达才知道,老师们选他的原因是他在自我介绍中提到的科研项目很接地气,老师感觉“这个孩子专业能力不错,踏实、靠谱”。

  任何惊心动魄的绽放似乎都离不开长时间的积淀。

  许达从小爱看电视新闻,即使在做其他的事儿也要把电视开着才安心。

  初中时正好赶上伊拉克战争,看着电视上的新闻报道,许达决定,不仅仅要做电视新闻工作者,还要做一名战地记者。于是许达通过看新闻积累知识,并报名参加了学校的电视台。

  从初中到大学,这个新闻理想一直影响着许达的学习方向。高考填报志愿时,许达填报了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本科阶段,通过学习、做科研、实习,一步步靠近自己的理想。

  大二时,许达和同学申报国家级大学生创新项目,把目光投向了普通的农民工。在新媒体大趋势下,农民工群体中手机普及率大大提高,怎样利用手机媒体来帮助农民工就业?许达和同学在菜场、学校、工地等地方,找寻不同的农民工群体,发了400多份问卷,连续几天熬夜在软件中输入数据。加上后续采访、分析,这个项目整整延续了两年。

  此时,许达发现,社会新闻的报道往往更能在日常生活方面为普通百姓做一点点事,为社会带来哪怕只有一点点的变化。

  在非洲实习的3个月中,许达也被当地的社会底层百姓“吸引”。 在肯尼亚东南部的察沃自然保护区,朱利亚斯是27人反偷猎志愿者队伍的负责人之一。但是就在2006年以前,他还是一名出色的“盗猎者”,曾经至少杀死过30头大象。许达发现,这些盗猎者并不都是为了象牙,由于贫困,他们也有一些人是为了获得食物。许达把镜头对准了这些为了生存而盗猎,最终弃恶扬善的志愿者。

  进入镜头的还有内罗毕丹罗拉垃圾场的孩子们。“手被割伤了也要继续工作,因为只有赚到学费才能继续学业,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在一个个不断冲击自己固有认识的事件中,许达逐渐成长。

  今年毕业的许达希望能先做一名社会新闻记者,“如果有机会,若干年后,我还想成为一名战地记者,让更多的人从战争的残酷中理解和平的可贵。”许达说。

【编辑:朱峰】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