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替考”成顽疾 治病要治根

2014年06月18日 13:13 来源:齐鲁晚报 参与互动(0)

  替考现象的存在,不仅仅扰乱了正常的考场秩序,更是对社会公平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如果这些制度性的漏洞得不到弥补,对个案的打击再严格,也难从根本上杜绝类似的事件再次发生。

  近日有媒体报道,河南高考有人组织替考。组织者支付给“枪手”不菲的报酬,并自称已花钱打点好了监考各个环节。在暗访视频中,监考老师发现明显破绽却没有阻拦,“枪手”均顺利完成了替考。

  替考现象的存在,不仅仅扰乱了正常的考场秩序,更是对社会公平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在依法打击替考行为的同时,或许更应该追问的是,替考现象为何屡次曝光仍难以根除,到底该怎样才能堵住漏洞。

  高考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力不言而喻,高考既检验学生十年寒窗的成果,同时也影响年轻人前途命运。高考以及与高考紧密相连的高等教育,给很多人提供了上升的渠道,有多少贫寒子弟通过这条路,验证了“知识改变命运”的口号。每一个给高考舞弊留下的漏洞,每一个顺利走上考场的“枪手”,都意味着另外一个考生应当得到的教育机会被剥夺了。如果连最基本的高考公平都无法保证,就业公平等就无从谈起。正是出于对高考公信力的维护,相关部门对高考舞弊始终持严厉打击的态度。

  不过,也正是因为重要性,高考成了违法犯罪分子的目标,甚至形成了专业的作案团伙。每一起被曝光的替考案件背后,都有一条隐蔽且完整的利益链条,这里面包括了“枪手”与考生及其家长,也有运作此事的“专业人员”,而考场的监考人员,甚至当地的教育、公安等职能部门,也或多或少牵扯其中。打击替考案件,不仅要依法惩处直接参与者,更要通过深入调查,追究整个利益链条中相关人员的责任。只有通过这样的手段,才能以儆效尤。

  当然,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从此前的报道来看,替考事件屡有发生,而所谓的“操作”手段也多有相似之处。事实上,本次被曝光的组织替考的方式,除了替考者戴在手上的指纹膜略有新鲜感之外,与2007年央视报道的以及2010年《中国青年报》报道的替考事件如出一辙,都是提前找到监考领队,打通整个监考环节。这不得不让人心生疑问,为何相似的问题一再发生,相关的职能部门是如何组织考试的,对于考场秩序至关重要的监考人员,又是如何选拔安排的,这到底是技术上存在难以弥补的缺陷,还是管理上始终给“替考”留有空间?如果制度性的漏洞得不到弥补,对个案的打击再严格,也难从根本上杜绝类似的事件再次发生。

  目前,河南省招办表示,该省在高考结束后已组织人员对考生进场照片信息、视频信息进行比对,并查实包括127名替考者在内的违规违纪考生165人。尚不清楚的是,此次媒体曝光的替考者是否在这127人之内,如果没有的话,当地又会拿出怎样的补救措施。(本报评论员 娄士强)

【编辑:李欢】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