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高考公平正义应体现在每一个细节

2014年06月19日 11:14 来源:重庆晨报 参与互动(0)

  高考结束了,但关于高考的讨论却没有结束。从“河南替考事件”到“作文阅读速度太快”一事,都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公众关注高考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实际上是关注高考背后的公平与正义。

  阅卷,公平比效率更重要

  高考阅卷此时正在各地进行,全国的考生们都在焦急的等待着6月下旬的分数出炉。今年,浙江某地参与高考阅卷的老师向记者反映,语文阅卷速度实在太快了,一篇作文平均1分钟就能判阅完成。至于语文的阅读理解题,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阅卷老师说,有的老师用不了9秒,甚至4到5秒便给出了分数。

  对考生来说,最害怕的事情,应该就是自己辛辛苦苦写篇作文,结果阅卷老师一分钟不到就打分了;自己绞尽脑汁做的阅读理解题,阅读老师不到10秒就给出分数了……

  这样的“高效率”,想想都让人感到害怕。众所周知,在高考阅卷一事上,效率的确很重要,但公平显然比效率更加重要,因为阅读老师的手一抖,就很可能改变一名考生的命运。对这样重大的事情,的确应保持必要的谨慎。

  或许,源于公众对此的担忧,一些专家透露,近几年,作文卷都要求两个人阅读,即双评制,如果两位阅卷老师的分数差异较大再交给第三方阅卷,给一个比较客观的评价;如果分差较小,就取二人的平均值。这是一种积极的应对,但也只是一项“看起来很美”的举措。

  有专家表示,“由于两位阅卷老师的分数都是很快打上去的,一般不太可能超过规定的分差,学生的考分就这样确定了。”从这个角度来看,在“重效率”的前提条件下,现实的各种修正,其效力很有限。

  就高考而言,没必要“赶工期”。以前,高考是7月7日、8日、9日考试,7月底公布成绩,8月初录取,也没有影响大学录取。如今高考提前了一个月,对阅卷而言,理应有了更长的缓冲期,那适当放缓阅卷速度,应该是可行的。毕竟,过于重视高考阅卷的效率,很可能忽视了阅卷的公平与公正,这对考生是不负责任的。

  自然,如果拉长阅卷时间,也可能提高了阅卷成本,甚至会有更多的猫腻诞生。但很显然,只要监管不放松警惕,同时严刑峻法能落实到位,避免外界因素的干扰,并不是太难的事情。毕竟,对考生来说,公平比效率更重要。那对高考阅卷来说,不妨放慢点速度,等一等公平,这才是对考生负责任的一种态度。 (评论员 龙敏飞)

  替考,猛药方能去除沉疴

  河南查出高考违规违纪考生165人,其中替考127人,人数之多令人惊愕。二本2万元,一本3万元,重点一本5万元,名校另议;7万元搞定一个考点,两三千元搞定一个监考老师。金钱开道,轻易洞穿了高考“大门”,撕裂了高考本身的公平公正。

  从手机信号屏蔽、全方位视频监控再到指纹核对,监考技术手段不可谓不先进;从户籍学籍管理、资格审查再到各种证件核对,制度实施也不可谓不严谨。然而就是在如此“全方位探照”下,替考团伙仍能打通层层关口,把高考考场变成权钱交易的市场,可见制度再严密、技术再先进,执行制度、运用技术的人出了问题,一切都是枉然。

  纵观近年来对高考替考案件的处理,考前表态的“坚决查处”“严肃查处”大都是“高举轻放”,对“监守自盗”的监考人员的处罚,多以调离岗位等内部处分了事。如此低成本,何以打消参与者违法犯罪的念头?

  今年高考前夕,河南省招生办公室曾表态“为广大考生营造公平正义的高考环境”,而几乎在同一时间,高考替考的“小广告”却在网络和校园里肆意散布。为何“地球人都知道”的替考问题,主管部门却要等到被曝光后才去查处?种种“严防死守”的表态之后,究竟还有没有“落地”的作为?

  猛药去沉疴。严惩高考替考行为,到该动真格的时候了。修补法律法规漏洞,让所有参与替考作案的人都无所遁形,并从刑法层面加大对替考等舞弊行为的惩治力度,才能用替考参与者的痛捍卫高考的公平。(据新华社)

  微观点>

  @张松超(大学生):为何有这么多在校大学生当“枪手”?从表面上看,是因为法律意识淡薄、经济利益诱惑,但深层次的原因,还是这个群体的理想缺失。

  @马钰朋(媒体人):管住人是遏制违规发生的根本,而最源头的防控是斩断权力的“给养”。只有约束教育权力的运行,才能让替考行为无法“枝繁叶茂”。

【编辑:刘彦领】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