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两岸四地大学校长齐解大学“创新”之惑

2014年07月14日 19:2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贵阳7月14日电(记者 杨茜)来自两岸四地30余所知名高校的校长在贵州贵阳共谈高等教育改革与创新,关于高等教育的“创新”,高校校长们道出其中的矛盾与解决之道。

  大学创新,培养创新型人才近两年来成为高等教育的热门搜索词。对于“创新”这个熟悉却又抽象的词汇,校长们各有见解。

  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发言连续用“什么是创新”、“如何衡量创新”、“社会只需要创新人才吗”开启两岸四地校长的话匣子。

  杨玉良认为:大陆校长以及大学都在培养创新人才和循规蹈矩的“乖”学生之间矛盾。“现在大陆学校的‘创新’大多是功利的举动,这对培养创新型人才非常不利。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克服从众的心理,更重要的是还得明确,什么的素质是创新人才的素质,不仅是将”、“创新”停留在技术层面上。

  杨玉良的观点得到来自香港、台湾、澳门各大学校长的回应。香港科技大学校长陈繁昌就认为,如何定义创新人才是关键,想要创新必须有所取舍,中西文化有所取舍才能突破。

  澳门大学校长赵伟认为创新型人才现在被赋予狭隘的理解,并被赋予过高的期望值。实际上创新型人才是为了服务于创新型社会,而社会中需要的是各种各样的人。重要的是大家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应该做什么,将自己的愿望与需求相结合,把自己的能力与资源相结合,了解自己与别人,并明白自己的在群体中的地位,打造一个多元多维的环境。

  台湾政治大学校长吴思华说:“我们的学生知识的积累量已经足够,但是知识的应用能力不足。”吴思华认为应把创新型人才与科研人才区分,创新型人才需要对问题有深刻的了解后,运用知识的整合能力,涉及更多的跨领域专业解决问题。

  无论创新型人才定义怎样、如何判定创新型人才的素质,校长们大多认为,创新人才是在专业教育基础上进行拓展,并且拥有国际视野,而在创新的过程中,得到社会的认同非常重要。(完)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