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生活快餐化阅读电子化 毕业季二手书不好卖

2014年07月21日 16:40 来源:北京晚报 参与互动(0)

  一年一度的高校毕业季逐渐落下帷幕。每年的这个时候,以处理二手书为主的跳蚤市场都是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不过记者发现,在往年毕业季中非常抢手的旧书籍,今年却受到冷落,不少毕业生感慨“文化太清高,撼不动”。

  从6月中下旬开始,中国传媒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的毕业生跳蚤市场就陆续“开张”了,最近虽然大部分毕业生已经离校,但是在京就业和一些待业考研的大学生,仍不时出现在校园里,向暑期留校的学弟学妹和进校参观的中学生推销二手物品。在这些毕业生的摊位上,男生的物品有足球、台灯甚至三国杀牌,女生则基本以衣服、小饰品为主。由于以“清仓”为目的,摊位上的“商品”都非常廉价,如一件原价300多元的衣服,只卖40元。

  记者注意到,高校毕业生跳蚤市场上几乎每个摊位都摆着不少二手书籍,但翻看的多,购买的少。毕业生小陈告诉记者,摆摊前他还咨询了往届的学长,“他们跟我说,书是一定要准备的,尤其是教材,因为学校不发新教材,得学生自己买。”于是,小陈除了翻空了自己的所有书外,还四处搜罗了100多本,“各种公共课、专业课的教材就有30多本。”然而事与愿违,摆摊一个月,小陈的100多本书只卖出了20多本,其中教材不到5本,“是文化太清高,学弟学妹们撼不动了吗?”他感慨道。

  记者随机采访了22名在校生,有14人告诉记者,他们不会刻意去毕业生跳蚤市场“淘书”。学经济的大二学生小刘对记者直言:“我知道那些书很便宜,但网上买也不贵,没必要买二手的。”而对于旧教材遇冷现象,一些在校生解释称:“课后都直接拷贝老师的PPT、做笔记听录音了,还要教材何用?”小陈也告诉记者,这些天的摆摊中他发现,来淘货的基本都是食堂员工等学校的后勤人员,“他们只挑衣服等实用的物品,根本不看书。”

  火热的毕业生跳蚤市场,曾经是在校生的淘书圣地。上世纪90年代末大学毕业的徐先生至今仍清晰地记得上学时每年夏天都去毕业生跳蚤市场搜罗好书,“一个月生活费不到400元,有时一天买书就能买回100元,捧在手里可幸福了。”如今已是高校工作人员的他也在感慨生活快餐化、阅读电子化“让书籍与大学生渐行渐远了”。记者 张航

【编辑:吴涛】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