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电话卡不应是录取通知书的“随从”

2014年08月05日 11:01 来源:湖南日报 参与互动(0)

 

  据报载,省内某高校寄送出的录取通知书因为夹带电话卡被快递退回,因而影响到新生申报助学金等事宜。

  事实上,大学录取通知书夹带着电话卡或者银行卡并非这所高校的首创。电话卡成为录取通知书“随从”的背后,实际上是泛滥的商业行为对大学精神的侵蚀。

  曾几何时,商业化浪潮以不可阻挡之势浸染、席卷高校,商业资本在大学校园肆行无忌:学校建筑以企业甚至产品名字冠名,企业以廉价的“横向课题”合作掠夺高校的资源,学校举办名目繁多的学历班、学位班,向官员、老板等出卖学历和学位,为了课题经费生产一大堆“不影响生产力发展”的学术成果,以纯物质化的手段管理学生进而把挣钱最大化作为学生的发展导向。

  不可否认,引进商业化的举措能助推学校发展,解决高校运行中的某些障碍,高校与企业互动也能达成互赢的结果。管理和运作上法无禁止,在西方国家也有高校与资本机构成功合作的先例。然而,高校毕竟是培养人的处所,是传授思想与品德的地方,大学生也绝非流水线上的产品。因此,大学商业化行为必须有节有度。

  有节,就是要有大学的操守,以社会效益为重,以学术建设和培养有使命感人才为己任,而不是市场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有度,就是以维护大学精神、呵护培育学生积极健康心理为尺度进退取舍,而不是从进入大学校门起就把学生捆在商业化的笼子上。

  无论环境如何变迁,大学功能未变、使命依然。这不仅需要大学须臾不可脱离的坚守,而且应该是每一项具体举措上的自觉。去年4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就曾明文规定:电信企业未经本人许可,不得向校园用户邮寄或与其他单位合作邮寄移动电话用户身份识别卡和业务宣传资料。之所以还有屡禁不绝的故事发生,不止是商业化攻势凌厉,更有某些高校暗下“委身”。要确保高等学院的品格,除了高校加强“核心价值观”建设外,有关部门还要有过硬一点的制度出台。(朱永华)

【编辑:高辰】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