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高考制度改革也须兼顾公平和效率

2014年09月05日 14:22 来源:羊城晚报 参与互动(0)

  被称为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力度最大的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方案昨日出台。方案中,引人关注的内容包括取消文理分科,统一高考只考语文、数学、外语三门,考生总成绩由这三门课与考生自选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组成。大幅减少、严格控制考试加分项目,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完善边疆民族特困地区加分政策。继续实施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计划;增加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完善中小学招生办法破解择校难题等。

  教育的目标就是教书育人,培养高素质人才,招生考试制度显然应该服务于这个目标。但在中国,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招生考试制度特别是高考制度,又肩负着促进社会纵向流动,维护社会公平的重任。简言之,这其实就是一个公平与效率的问题。招生考试制度无论是最初的设计、还是当下的改革,都在力求促进公平与效率,并维持这两个方面的平衡。也正因如此,招生考试制度的运行和改革,显得分外步履沉重。

  从以往30余年的实际来看,制度设计似乎更加倾向于公平优先。招生考试制度特别是大一统的高考,保持了基本的公平,因而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流动。多少寒门子弟,通过高考改变了命运。但在高考指挥棒的引导下,基础教育迅速演变为应试教育,为考试而考试,偏离了教书育人的本来目标。同时在公平方面,近些年也出现了一些动摇。比如混乱的加分,比如有组织的舞弊,比如自主招生中的黑幕,比如基础教育中无奈的择校等等。

  可以说,号称力度最大的此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就是力图从公平与效率两个维度解决问题,完善制度,做到既能公平地选拔人才,又能切实实行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其中一些措施是值得称道的,比如在整顿加分项目、确保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学生进入重点大学的较高比例、破解择校难题等方面。这些措施都能促使招生考试制度更加公平,进而有效地促进社会公平。

  在促进效率方面,此次方案也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比如探索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高校要根据自身办学定位和专业培养目标,研究提出对考生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报考要求和综合素质评价使用办法,提前向社会公布。这些措施既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一考定终身”的偶然性,也加强了对基础教育中素质教育的引导,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化。

  但话说回来,在促进效率,也就是促进教书育人,素质教育方面,此次改革仍然有所欠缺。最突出的表现在于高校在招生录取当中的主体地位还没有受到充分尊重,高校的自主招生权限仍十分有限,这必然会弱化高校对于素质教育的多元引导作用。另外,高考科目虽进行了压缩,但语数外三科仍要进行全国性的统考,如何在这三个科目中避免应试教育,还是一个难题。

  而现在人们最担心的是,新的改革会不会又滋生出新的不公平问题。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与综合素质评价,如何保证其公平地进行。这两方面的公平性不能保证,高考就会彻底沦为拼爹游戏,促进素质教育的初衷也会荡然无存。在这里,公平是效率的根本保障。接下来,各地在制定实施细则的时候,这该是最应受到重视,最需要解决好的问题。

  (作者为华南理工大学教授)

【编辑:王硕】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