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应为农村教师打开一道门

2014年09月11日 16:15 来源:长沙晚报 参与互动(0)

  据本报昨日报道,长沙市宁乡县巷子口镇檀树小学陈宋瑜老师,在乡村小学的讲台上,一站就是37年。这种为乡村教育倾注心血的教师的事迹,最能勾起农村孩子关于师恩的记忆。记得20年前,我在村小发蒙时遇到的第一任班主任便是一位40多岁的教师,从教多年且分外热心。由于当时教材装订质量差,普遍散页,每学期发新书时,他都会用纳鞋底的粗线把同学们的课本缝合一遍。亲身经历让笔者确信,一个好老师能够用师恩来教化学生。

  然而,我们感恩陈宋瑜老师为大山孩子开启一扇窗的同时,也不免夹杂着焦虑。陈老师退休之后,谁能接过他的教鞭?从以往的新闻来看,很多地方的农村学校都存有这样的难题。有的能“父退子继”,比如桑植的王化安父子,而有的则只能坐等教学点被撤。按理说,老教师坚守几十年培养了大批人才,总会有人选择回乡任教,但为何仍少有人入农村教师这道门呢?

  有人认为,待遇差、条件恶劣是阻碍年轻人到农村任教的主因。这固然有一定道理,但如今农村教师待遇已有了较大改善。据公开报道,我省在一些地方实行了“按学校在自然村寨、村委会所在地、乡镇政府所在地三类情况,分别给予每人每月不低于700元、500元、300元的补助”的政策,一些偏僻教学点的老师,甚至可以每年拿到6万多元的工资。既有较高收入,又在消费很低的农村,这样在农村任教未必比城市白领差多少。显然,单纯用“待遇差”没法解释这个问题。正如笔者一位在偏远小镇任教的同学所说,待遇固然是一方面,但对年轻人而言更为关键的是,眼看诸多同窗事业腾达,再对照自身,不免产生失落感。加之对农村环境和生活的不适应,造成了农村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大量流失的情况。

  其实,这里面涉及自我价值实现的命题。它需要年轻人能够从坚守中获得认同和满足,而坚守者也可成为一个学校的灵魂,带好一个地方的学风。同时,对于年轻教师而言,为其提供一个提升教学能力的平台,进而打通职场提升的通道也至关重要。

  现在,通过城市骨干教师下乡支教和国培计划,农村教师的素质正日益提升。然而我们或多或少都在回避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看待年轻老师的流动。甚至有人固执地认为,只有让年轻教师长期守在一个地方,才能解决农村师资问题。

  目前来看,这种观点还有一定市场,毕竟到农村任教的老师还不多,学校需要有稳定的师资保障。但可以想见,随着教育资源分配日趋合理,国家继续加大对农村教育倾斜的力度,极有可能出现一些小城镇教师抢着去农村任教的局面。再谈“严防死守”就有些站不住脚了。流水不腐,农村教师队伍需要新鲜的血液,更需要血液的合理流动,这不仅有利于教师实现个人价值,更有利于学生接触到最新的教育理念,而只有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流动提升机制,才能从根本上破解乡村教师后继乏人的问题。

  为农村教师打开一道门,不仅要更加关照愿意坚守乡村的老师,为其生活教学提供便利,还要吸引更多的年轻师资来农村,为他们提供实现自我价值的保障,这样才能将乡村教师坚守岗位的美德一批一批、一代一代传下去,才能让山里娃的成长能紧紧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评论员 庹新岗)

【编辑:刘彦领】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