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吐槽“诺奖女婿”是自尊的焦虑表达

2014年10月16日 14:45 来源:羊城晚报 参与互动(0)

  近日,有网友拍到安徽蚌埠一中挂出“热烈祝贺我校女婿埃里克·白兹格荣获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的标语,并把照片发到了网上。该标语引来无数网民吐槽,认为蚌埠一中在给自己“贴金”。10月15日,蚌埠一中相关负责人向人民网安徽频道记者回应称,学校初衷并非“贴金”,只是借机宣传该校优秀学生吉娜。(10月15日 人民网)

  因为埃里克·白兹格的夫人是蚌埠人,不免与“诺奖”扯上了一丝关系,于是就有“诺奖女婿”之说。可是由于语境不同,祝贺的表达也便千差万别。譬如,吉娜的同学、亲人对吉娜本人甚至埃里克·白兹格表达祝贺,基于亲情、友情,可谓正当名分。至于蚌埠一中与“诺奖女婿”扯上关系,多少有些不伦不类,虽然,不否认学校这么做是为了宣传优秀学生吉娜,鼓励学生发奋学习,将来有所作为。但是,这又与诺奖有何关系呢?

  客观来说,蚌埠一中扯上“诺奖女婿”不过是一次失策的“典型”宣传,本无须过度的解读。然而,仔细聆听吐槽之声,过激之中其实也是焦虑的表达。一是对攀附名人、沾光上位陋习的鄙视,与所谓“故里之争”如出一辙,虚假的功利主义,培养不出自己的名人,形成不了自己的文化,借光出名,是文化心理的不自信。“诺奖女婿”显然又触动了类似不良社会情感的多米诺。

  二是对诺奖期待的耿耿于怀,诺奖设立110多年的历史,除了莫言获得文学奖之外,在其他领域尤其是自然科学领域还没有留下中国人的名字。在科学领域有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作为杰出人才判定标准之一的诺奖,更是国人的心理之痛。

  吐槽“诺奖女婿”是自尊的焦虑表达,我们为何如此缺少文化自信和创新自信?毫无疑问,这绝不是自轻与自谴所能承载的,自尊不是表达出来的,首先要创造富有创新精神与实力的制度环境与教育体系,其次更要每个社会个体坚定信念和付出切实的努力,自尊终究要靠实干和实力说话。(木须虫)

【编辑:高辰】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