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山区小学每周收数十包旧衣服 校方称太多穿不完

2014年11月22日 04:37 来源:华西都市报 参与互动(0)


学生在帮忙整理收到的捐赠衣服。(得石中心校供图)

  攀枝花得石中心校7年来收到无数捐赠,因条件改善校方希望网友暂停捐赠

  华西都市报记者徐湘东

  攀枝花市米易县得石中心校地处大山之中,2007年,为了帮助该校贫困学生,有网友发帖号召给学校捐赠衣服,全国各地的爱心向学校汇聚。

  7年来,网友的捐赠一直未停。今年冬天到了,学校收到的爱心包裹又多了起来,每周都会收到几十包衣服。

  11月21日,学校通过助学机构在腾讯微博上发微博称,学校收到捐赠的衣服后,都及时发给了学生,但因捐赠源源不断,衣服多得孩子们根本穿不完。校方想要将多余的衣服转赠给其他学校,但又苦于拿不出数千元运费。

  助学机构表示,现在不少贫困地区的确需要捐赠,但捐赠资源很难做到合理分配,网上的不少捐赠信息也已经过期,建议爱心人士在捐赠前,先和受赠方取得联系,核实后再将包裹发出,将温暖送给真正需要的地方。

  7年前

  一条帖子汇聚全国爱心

  米易县得石中心校地处四川南端的雅砻江畔,经济较为落后。该校负责管理捐赠衣服的王老师说,2007年,学校有不少家庭贫困的学生,到了冬天缺少御寒的衣服。为此,当时有网友和学校想了一个办法,在网上发了一条呼吁爱心捐赠的帖子,公布了学校的地址和联系电话,希望爱心人士为山区孩子捐赠衣物。

  帖子发出后,很快就得到了很多爱心人士的响应,开始有人给学校寄来旧衣服、鞋子和一些文具。这些衣服很快就发到了学生手上,孩子们都特别高兴,有的还给捐赠者写了感谢信。

  7年后

  每周收到七八十包衣服

  记者在网上搜索发现,有关得石中心校捐赠衣服的网页,有54900个。从2007年底至今,各地多个论坛都有这样一条帖子:米易县得石中心校需要大量6-14岁孩子的衣物。大量热心网友回帖说,已经给学校寄去了爱心包裹。

  现在,各地的爱心包裹还在源源不断地寄到得石中心校。“前两天我们又去邮局拉了一车衣服回来。”王老师说,每周,邮局都会通知学校去取包裹,基本上每次都有七八十包,用双排座的小货车,能装满整个货厢。这些爱心包裹来自全国各地,最北至黑龙江,最南至海南。

  长期对得石中心校进行帮扶的某公益组织负责人王先生说,2008年他曾从深圳开车到攀枝花,实地查看过得石中心校,而该组织也给学校捐赠了很多物资。他证实,这几年,一直有网友给学校捐赠衣物和文具。

  校方的难题

  100平方米办公室6000多件衣服堆了3米高

  王老师说,学校和孩子们非常感谢爱心人士的捐赠,但从去年开始,学校面临一个难题:爱心捐赠仍源源不绝,衣服多得孩子们穿不完。

  7年来,得石中心校到底收到过多少爱心衣物?“已经无法统计了。不过,最多的时候,100平方米的办公室满满堆了3米高,大概有6000多件。大部分是一些旧衣服,新衣服比较少,另外就是一些文具。”王老师说,衣服收到后,学校就会及时发给学生。但相比几年前,现在学生的经济条件已经有所好转,而且学校也只有200多名学生,根本穿不了那么多衣服。另外,学校目前收到的铅笔,除了发给学生的,还存有上万支。

  得石中心校校方表示,衣服太多孩子们穿不了就浪费了,希望爱心人士能一对一帮扶贫困学生。今年7月,校方在网上发布了带公章的情况说明,希望爱心人士能暂停对该校的衣物捐赠,转而捐赠给真正需要的地方,但由于7年前的帖子传播得太广,爱心捐赠仍在不涌向得石中心校。王老师说,现在,每隔几天都会有人打来电话想要捐衣服,学校都在告知情况后婉言谢绝了。

  延伸阅读

  如何避免“捐赠过剩”?

  帮助过得石中心校的某公益组织负责人王先生表示,类似于得石中心校这样遇到“捐赠过剩”难题的,在全国并不少见。目前,的确有不少贫困地区需要捐赠,现在的情况是,有的地方“捐赠过剩”,造成负担和浪费,而另一些需要捐赠的地方却没能得到关注。“爱心要做到合理分配,还有很大难度。”

  王先生说,现在网络上流传的捐赠信息,很多都已经过期,建议网友在捐赠之前,先和受捐赠方取得联系,确认对方需要后,再将包裹发出,将温暖送给真正需要的地方。

  立即评

  捐衣,一道待解难题

  □叶红

  爱心涓涓汇聚成河,其情殷殷,值得嘉许。然而当7年来绵绵不绝的衣物从全国各地不断涌向攀枝花米易得石中心校这个信息洼地时,问题来了,爱心“堰塞湖”的难题如何破解?

  当务之急是打通救助管道。对于现代城市人来说,家中日渐增多的旧衣物让人伤脑筋,丢之可惜,捐又繁琐,而许多边远地区又急需。但目前救助管道不畅。很多时候民政部门会拒绝接收旧衣服,因为整理、消毒、存贮和分发,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事虽琐碎,但面对捐与被捐者意愿同样强烈的现实,政府有责任担起职责,建议加强相关宣讲,开通日常捐衣通道,建立长效机制。另一方面,各种公益组织或个人等社会力量可以起到有效的补充作用。由于中间机构或志愿者的介入,可以根据受助情况调整社会资源,这样就解决了爱心救助冷热不均的难题。

  很多人为什么不愿假他人之手,偏要自己亲力亲为将衣物甚至钱财寄达受助人,是因为缺乏一分信任,一些中饱私囊的救助丑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家的信心。因此,加强监管建好篱笆也是避免漏洞,重塑信任的必要手段。

【编辑:燕磊】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