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校园琐事酿祸事:请别忽视校园琐事

2014年12月25日 15:59 来源:新民晚报 参与互动(0)

  琐事,鸡毛蒜皮、零零碎碎,让人不屑一顾。但有时,琐事不容小觑。如今在校园里,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琐事”引发的纷争时有发生,严重的造成伤害事故甚至罪行。复旦学子投毒案前不久进行了二审,“因琐事不合,心生不满”自始至终都是当事人投毒行为的根源。而华政女生向老师泼沸水、高中生用锤子砸伤老师,这些事件从表面上看,也是一句话听不入耳,或是平日里被老师“管”得较多之类的“琐事”引发。

  为什么琐事会酿成祸事?每个人的个性基础不同,有的人天生敏感、多虑,或是易怒、易冲动,或是固执、缺乏弹性。个性上的一些不足,使别人眼里的一些琐事,在他们眼里被放大、沉淀,成为积压在心底、不断膨胀的“负能量”。某一天、某个人、某件事,可能就会触发这种“负能量”,造成对自己或对他人的伤害。

  校园是个相对封闭的环境,师生之间、同学之间频繁接触,朝夕相处,更容易产生“琐事”。特别是在一个寝室里,发生“摩擦”的概率更大。比如,有的学生习惯早睡早起,有的则相反。晚睡的学生不愿关灯,或是“煲电话粥”太大声,而早起的学生洗漱声音太响,吵醒还在睡梦中的室友。又如,寝室里使用饮水机,家境优越的学生不懂节省,用饮水机里的热水洗脸,而家境贫困的学生则为了省电,经常把饮水机插头拔掉……种种小事引发的不满情绪,如果一直积压在心里,自己不会化解,不愿意求助,别人也不给予重视,就可能酿成事端。

  对各类校园琐事,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不能忽视,而是应多一份关注,必要时积极干预。同学间不合,师生间不合,为什么会不合?怎样引导那些心灵易“受伤”的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认识他人,而不是固执地囿于自我判断之中?如果学生之间确实因为生活、文化背景差异太大而产生矛盾,能否通过换寝室等方式将他们隔开?这也是一种人性化处理方式。

  琐事往往不容易察觉,怎么办?有些大学就采用“心灵观察员”的方式,请班干部、寝室室长关注同伴有无心理困惑、不良情绪,帮助教师及时掌握情况;有些学校的班主任、思政课老师,运用各类载体开设“心灵热线”,倾听学生的烦心事,给予帮助和指引。这些都是对学生负责、积极作为的方式。

  屠格涅夫说,“人的心灵是一座幽暗的森林”。但是,个性的不足并非不可改变,可以通过环境、教育来修补和健全。润物无声的心理关怀和辅导,就像一缕缕阳光,照进幽暗的“森林”。有时,可能就是老师的一次谈心、一个动作、一个神态,帮助学生拨开心灵雾霾,逐渐学会包容,学会谅解,学会换个角度看待问题,能够对琐事一笑而过。喻 明

【编辑:孙静波】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