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围绕“补丁衣服”何以出现价值断裂

2014年12月30日 09:38 来源:郑州晚报 参与互动(0)

  给孩子穿打补丁的衣服到学校,竟然被老师责令“整改”,言之“丢了学校和班级脸面”?近日,江苏常州市化龙巷论坛里的一则网帖让围观的网友震惊,争议之声四起。被视作俭朴象征的“补丁”,如今竟然和“脸面”画上了等号?教育专家表示,给孩子进行俭朴教育的方式其实远不止“补丁衣服”。(12月29日《扬子晚报》)

  在眼球效应时代,消费服务于认同的形成和塑造,外表形象是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补丁衣服”之所以受到质疑和争议,就在于它偏离了社会对个人形象的一种规范和预期。在一个以俭朴为美的时代里,“补丁衣服”备受青睐;而在一个“以财富论英雄”的时代里,“补丁衣服”自然成为鸡肋。

  消费不仅和经济实力挂钩,也和消费者的文化素养和消费品位息息相关。在某些人看来,“补丁衣服”不仅折射出家庭经济实力不佳,也透视出家庭文化素质和品位的缺失;“补丁衣服”损害社会形象,是一种“丢脸”的行为。当这样的消费文化逐渐演变为一种社会心态,“补丁衣服丢脸论”也就有了生存空间。

  法国思想家卢梭曾经说过:“一个女人可以用化妆品使她出一出风头,但是获得别人的喜爱,还要依赖她的人品和处世手段。”衡量和评价一个人,不应该只看表面的抽象的符号,而应该看内在的文化信仰和价值追求。可惜的是,在 “快餐文化”大行其道的当下,在一个越来越喜欢“看脸”的时代里,即使是孩子,也依然难以逃脱功利、短视的社会审美。

  认为穿“补丁衣服”就是没面子,只是表面,不是体面。内心充实、精神富足的人,即使穿着“补丁衣服”,也会自信、从容地拥抱生活。只有实现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齐头并进”,围绕“补丁衣服”的价值断裂才会得到修复。

  □杨朝清

【编辑:孙静波】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